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的驳论方法;

2、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学过历史,知道中华民族一向是富于自信力的民族。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有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鲁迅针对这种错误论调进行了义正严辞的批判,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鲁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

(板书课题。)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文章驳论方法;

2、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不失掉自信力,认真思考、领悟一定能顺利达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指导一:

1、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内容,看谁能把字音读准确,内容读流利?

2、老师板书课后有关的字词,要求学生读准下列词的字音,并理解含义:

慨叹 玄虚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学生齐读板书的字词两遍。)

三、研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脉络

自学指导二:

1、反复朗读课文内容,比谁八分钟能正确回答以下问题:

⑴ 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是什么?

⑵ 对方的论据能够证明对方的论点吗?

⑶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有哪些事实论据加以证明?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情,激励、督促学生自学。)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明确:对方的论据: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国联,再后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对方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下面探讨第二题,对方的论据能否证明对方的论点呢?

(学生交流。)

⑴ 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并非自信。

⑵ 希望国联是“他”信,不是“自信”,这些说明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⑶ 求神拜佛是“自欺”,这说明中国人现在发展着“自欺力”。

鲁迅对求神拜佛的评价是什么?在文中找出并朗读,它的实质是什么?这两处都跟求神拜佛有关,且有一个特点,下面加上了点,是什么标点?作用是什么?

(联系背景材料来回答。)

明确:这里加着重号的句子,是被反动政府书报检查机关删去了的,它揭露了上层统治者大搞求神拜佛来掩盖自己投降卖国真面目的反动实质,鲁迅在这里有一种强烈的讽刺意味,对敌人深恶痛绝。

课堂小结:通过对方的论据,我们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对国联失望之后,“他信力”也失掉了,中国人现在发展着“自欺力”。

3、这几个中国人的含义是什么?

(回答如果有困难,请联系课下注释来理解。)

对方的论点出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通过以上对论据的分析,论据不能证明论点。

(交流探究习题三。)

4、齐读6~9段,鲁迅针锋相对的提出正面的论点是什么?

(看谁最先找出来。)

生: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师: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具体指怎样的人呢?

(教师提问,小组交流互动。)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放手让学生谈,可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来学习这些人物的精神。)

(学生的知识有限,要举例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可做指导,一种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的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李时珍;一种是不怕流血牺牲,起来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的民族英雄,如文天祥,岳飞等;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告者,如屈原;一种是历经艰辛,奋不顾身,探究真理的人,如谭嗣同,康有为等。)

鲁迅说这些人是中国人的脊梁,用这一比喻形象的对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进行了高度评价。

除历史人物外,当今的英雄更多,斗争更伟大,鲁迅在赞美革命者具有坚定的信仰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同时,怒不可遏地揭露了敌人的“摧残”,“抹杀”革命者的罪行,最后鲁迅先生郑重宣告:“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最后一部分鲁迅号召广大中国人民必须擦亮眼睛剥取敌人的伪装,彻底粉碎反革命的阴谋活动,并指出“状元宰相”与“地底下”的含义是什么?

(小组再合作交流。)

四、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写法,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树立了批驳的靶子,摆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本文从批驳对方的论证入手,指出对方论证的荒谬,根据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对方的论点,最后作者提出了正面的论点,从而举出自古以来的事实和现在的事实作论据,使正面的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由这篇文章想起当今中国正“和平”掘起于世界,我们是发展中的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种种差距,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因为看到自身的差距而失掉自信力,相反我们应该增强自信力,发展自信力。

五、作业

1、注意收集运用驳论的例子,在写议论文时可灵活运用。

2、课后习题三,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在今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试写片段作文,作一番介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秦始皇兵马俑见闻
四季
神奇的春姑娘
我们应如何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
谁说女子不如男?
春天
想说爱你不容易!
尊重生命——读《开枪!为果子狸送行》有感
思念
春之情
我发现了动物会给自己治病
春之颂
春天,真好
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
黄河三角洲历史发展溯源及其经济开发探讨(1)论文
论海西产业结构的层级性与产业转型战略(1)论文
四川地震灾区文化产品价值提升模式初探(1)论文
商法的价值
新视野新评价——我国学校体育学习评价的发展趋势述评
新疆城乡居民收人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分析及建议(1)论文
新时期下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及对策(1)论文
安徽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模式研究(1)论文
物权请求权与消灭时效
学校体育学被弱化现象引发的思考
“学校体育学”学科建设论析
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机制研究(1)论文
高师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与调适
论国际金融危机对甘肃省工业经济影响(1)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商贸业的地位变迁与启示(1)论文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主题思想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
《范进中举》写作特点
《范进中举》强化练习
《范进中举》自学阶梯评估测试题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
《范进中举》典型例题
《范进中举》疑难解析
《范进中举》问题探究
《杨修之死》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同步训练
《范进中举》写作特色
《范进中举》语法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