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8
罗贯中小说人物化身另有其人 “罗学”研究又迈新步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隐士人物“许贯忠”,一直以来被“罗学”研究者认为是作者罗贯中在小说中的化身形象。近日,鹤壁市“罗学”研究者王俊智在其最新史学专著《罗贯中与其化身公孙胜》中指出,《水浒传》中的另一个人物“公孙胜”,同样也暗嵌着描写作者罗贯中身世的痕迹。
在《罗贯中与其化身公孙胜》中,王俊智通过大量的事实列举,严谨周密地分析研究,围绕“公孙胜就是罗贯中化身”这个论点,对两者的相近性进行一番了深入透彻地阐述。因为历史原因,一代文学巨匠罗贯中在著书过程中,有意识将自己的生平身世、理想主张等,化作笔下的小说人物昭示后人。此前史学界较为认同的“化身人物”,是出现在《水浒传》第九十回中的大名府隐士许贯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王俊智发现,罗贯中极有可能在多个小说人物上附注了自己的生平身世。第十五回中出现的那个“身长八尺,道貌堂堂,威风凛凛,生得古怪”的山野隐士入云龙公孙胜,与同样“相貌古怪,丰神爽雅”的“许贯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说中,公孙胜和许贯忠都长着八字眉和“三牙掩口髭须落腮胡”,都生得七八尺长短身材,都穿麻鞋青布履,又都是遁迹山林、文武双全的隐士,而且尤为重要的是,对“公孙胜”这个小说中的次要角色,作者却浓墨重彩地进行了着重刻画,义军幕僚、副军师兼法师公孙胜,被塑造成了一个形象高雅、恃才傲物、淡泊名利、独立特行的世外高人,由于对封建统治心怀不满,他先是出家修行,尔后又走出深山,响应七星聚义,参与智截生辰纲。笔墨上公孙胜虽不及许贯忠浓重和直白,但其在小说人物当中的特异之处却很明显,而且小说中有关公孙胜隐地的描写,也与鹤壁黑山一带的地形地貌极为相似。因此王俊智认为,“公孙胜”这个形象极可能是作者对其化身人物“许贯忠”的补充和延伸。
该观点的提出,目前在国内“罗学”界尚属首次,这不仅拓宽了“罗学”研究的视野,也使鹤壁市“罗贯中研究”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据悉,日前国内已有多家出版社对王俊智这部史学专著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眼睛、耳朵、鼻子和嘴
- 庆祝会
- 快乐的拼句游戏
- 我的邻居
- 认错
- 给伊拉克小朋友的一封信
- 美丽的雪花
- 日记一则
- 小制作--坦克
- 认错
- 神奇的黑板
- 假如我是一颗水滴
- 我是一朵小雪花,
- 今天,母亲节
- 到芗客隆购物
- 关于后危机时代韩国大学生就业对我们的启示
- 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 试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思考
- 试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本质的多元论思考
- 试论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的关系之辨
- 关于《人才规划纲要》引领下的西部高技能人才培养
- 试论学生自我评价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 关于中职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
- 关于行业的职业教育指导职能分析
- 关于高职英语教师素质的构成及提高途径
-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 关于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绩效管理研究
- 关于现代社会职业女性角色变化与价值选择
- 试论高职生管理与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
- 《琵琶行》课堂实录
- 《琵琶行》课文赏析
- 《琵琶行》教学杂谈
- 《琵琶行》课文导入
- 《琵琶行》教学设计
- 《琵琶行》教学设计
- 说《琵琶行》
- 人之常情是解读作品的钥匙──《琵琶行》教学后记
- 《李商隐诗两首》有关资料
- 《琵琶行》教学设计
- 《马嵬》(其二)赏析
- 《琵琶行》教学设计
- 《琵琶行》教学设计
- 咋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探究性学习述略
- 《琵琶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