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5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训练目标】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理解通过不同事件表现一个人的某种性格的写法以及倒叙的作用,叙事的层次性。学习全面分析人物性格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教学法。
【教具】
投影仪。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文言文教学词语的理解障碍。
【学法指导】
读书的基本方法:善于联想,善于体验,善于揣摩。
1、揣摩题目含义(杨修之死的原因何在,从几个方面考虑);
2、注意读提示和解释及脚注(有助于理解课文)。
3、注意前后联系(心忌之──心恶之──愈恶之,作者写作思路的安排)。
4、注意对比(言行对比;前后对比等)。
5、揣摩语言的含义,用词的妙处。
6、注意事情发生的背景,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变化。
【总体构想】
本文围绕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设计全篇。
【课前预习】
疏通文意,了解大致内容。每个小组准备讲一个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小说首先应该了解故事情节,还要了解环境,更主要的是了解人物的性格。一篇小说是一个时代,一种社会的缩影。下面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三国时候的故事。听完之后准备回答我的问题。(故事:杨修从“鸡肋”的号令中猜中曹操进退两难的心事,而私自收拾行装激怒曹操,将其斩首。)这个故事出自哪里?《杨修之死》(板书),“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全文的文眼)请同学各抒己见。用表扬激励法使学生打开思路。
请小组派代表讲故事。上台,按一定的顺序站好讲述。(按照你们认为好的顺序。)下面的同学边听边思,看故事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性格。
弄清小说的写作顺序:插叙。主体小故事
,按照曹操对杨修的厌恶程度安排。随即提示:
1、你觉得中间六个小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句子证明。(故事顺序:矛盾越来越激烈。末尾一句为证。)
2、谁找出了表明关系的句子:原来──引起回忆;曹操既杀杨修,与前文呼应,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针对六个同学的发言,相机提出问题。)
二、指导自学
《杨修之死》是一篇小说,读小说关键是要分析人物形象。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
教师示范:第一自然节。评价方法,注意前后联系。
出示投影内容如下:
1、标记表明段落关系的句子,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
2、标出能够体现杨修和曹操性格的句子,并做出评价。
提示题:
1、你对曹操厚葬杨修一事怎么看?
2、你还能自己发现问题吗?
分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限时8分钟。(用小组竞赛法激励自学,提高效率。)
三、检查学习情况(10分钟)
请小组派代表发言,并说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各抒己见,正确引导评价。(多鼓励,无批评。)请大家各抒己见。
备用题:
1、结尾的厚葬杨修的实际:虚伪,自私,为自己找台阶。
2、请同学说出自己的发现。
四、总结性评价,拓展延伸
你对杨修和曹操这样的人是怎么看的?请同学各抒己见。
五、实践运用
课外作业:
1、请同学自己布置作业。(写一段评价杨修或曹操的短文。或者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小说;或续写下文。)
2、老师布置作业:课外看《三国演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次有趣的旅行
- 我和妈妈包饺子
- 我当班长了
- 人间友情
- 找快乐
- 小花鹿得救了
- 参观灵泉寺
- 二十年后的家乡
- 小岩石的日记
-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 海南游记
- 快乐的周末
- 续写《丑小鸭》回家
- 小猪洗澡
- 交朋友
- 中国品牌的培育更需要什麽样的制度
- 尊重知识、敬畏法律
- 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 个人信息保护: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 浅议商标淡化理论
- 论中国间接代理制度之重构
- 论网络财产权(下)
- 物的历史变迁及物权债权二元结构
- 铁路货物运输合同纠纷若干问题研究
- 常见的容易引起纠纷的代理(一)
- 新婚姻法还有无事实婚姻的存在
- 论网络财产权(上)
- 主债务人破产对保证人责任的影响
- 安全视角下的产品质量监督
- 不断完善的中国商标法制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搭石》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搭石》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