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6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启示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2、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
4、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
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媒体】
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
⑴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用概括性的语言说出来。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⑵ 把握杨修、曹操的形象。
要求:
① 品析关键词;
② 用短语概括总结二者的形象。
2、小组合作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注重指导学生归纳概括。
板书1:
事件 心理
私解“鸡肋” 怒杀杨修
破译“活”意 虽称美,心甚忌之
分食酥饼 虽喜笑,心甚恶之
揭梦中杀人 愈恶之
密告曹丕 愈恶之
教植斩吏 大怒
为植作答教 有杀修之心
板书2:
杨修 曹操
恃才放旷 阴险狡诈
才思敏捷 城府很深
卖弄聪明 表里不一
伺察敏锐 虚伪多疑
轻率大意 刚愎自用
果敢大胆 残忍歹毒
谋略不凡 暗藏祸心
料事如神…… 固执虚伪
老谋深算……
4、总结:
⑴ 插叙的顺序。好处是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使文章有跌宕曲折之美。
⑵ 两个人物都独具个性,同学们现在了解的都是他们在《三国》中的形象,那么在历史上他们就是这样的人吗?请大家回家搜集材料。 鼓励学生试设计板书或表格回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学生先分组学习,再集体交流。
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
三、再读课文,研讨探究
再读课文,研讨探究,学生探究杨修招致杀身之祸(或曹操杀杨修)的原因。(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归纳: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行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只要概括出粗体字的几条即可。
四、思考探究
1、杨修可以说才华横溢,曹操因为他的才而赏识重用他,也因为他的才而杀了他。那么杨修之死给我们当代青少年什么启示呢?(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总结。
学生先分组学习,再集体交流。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国》中杨修和曹操的性格特点,学习了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的方法。知道了杨修的死因,也获得了一些启示,望大家能在杨修身上学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祝愿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三国》还有不解之处,请参考相关网站。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来刻画我们同学的形象,看谁选事最典型,刻画最生动。(要求学生选择班上最熟悉的同学来写,找一、两件最能突出他们性格特征的事来写,要求简短,从细节入手,用他们的点滴言行来突显他们的性格征。字数200字左右。
2、请在课外收集一些有关曹操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 结合史实,客观地评价曹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如果没有你(学生版)
- “酒鬼”爸爸
- “忍者”语文老师的诺贝尔奖
- 假小子风格
- 我的“间谍”老妈
- 我成了"名人"
- 我的父亲
- 我爱听歌
- 飞翔的翅膀
- 我可爱的洋娃娃
- 我家“球迷”甲、乙、丙
- “音乐迷”爸爸
- 别人眼中的我是……
- 我们班的“怪“男生
- 我是电视迷
- 试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 基于慕课环境下翻转课堂的多元化评估方式
- 点赞“七新”贵州
- 试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在推进依法行政中建设美丽中国
-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的嬗变
- 《茉莉花开》
- 茉莉花的成长
- 浅析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策略
- 互联网时代下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 教师课堂的“跟进”策略
- 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体会
- 论文学评论的文体问题
- 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结构研究
-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5
- 《化石吟》教学设计8
- 《邓稼先》
- 《散步》教学设计
- 《童趣》教学设计10
- 《化石吟》教学设计7
-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17
-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4
- 《童趣》教学设计12
-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12
-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5
-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16
- 《童趣》教学设计11
- 《散步》教学设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