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倒叙的记叙顺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式,合作式,通过演绎故事来体会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
通过对话与动作描写(白描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进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引起话题。 讲述自己所熟知的三国人物。 引发学生对三国人物形象的兴趣。 二、探究文本
1、请学生默读文本,酝酿情绪,准备演绎故事。
2、请学生演绎故事。
3、提问:看完演绎之后,请同学思考与原文有何不同吗?(从内容与顺序两方面考虑。)
4、强调“倒叙”的作用。(倒叙的作用在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分析人物形象。 板书事件
1、改门事件
2、“一合酥”事件
3、梦中杀人事件
4、
5、出城门事件
6、
7、鸡肋事件
提示:
1、内容:补充“告密事件”与“作弊事件”
2、顺序:由演绎故事的顺序,请学生对比与原文的不同,从而引出“倒叙”的概念。
本文开头就交代操以惑乱军心之名杀修,这似乎有些牵强,操何以如此没有度量呢?这就吸引我们深究下去,从阅读文本中发现原来操对修的忌恨非一日之寒。
甚忌之──恶之──愈恶之──疑,愈恶之──大怒──有杀修之心──杀修
人物形象:
曹操:多疑,奸诈,忌才
杨修:聪明,恃才放旷,锋芒毕露
演绎故事,体会人物性格。
学生体会“倒叙”的作用。
学生从原文寻找操对修的态度变化。
学生发言。
通过亲身演绎,设计对白,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文本,并在实践中把握人物性格。 三、辩一辩 提问:你怎么看待杨修这个人呢?这种性格好不好? 学生以小组作答。 (教师不作是与非的判定,旨在引发学生思考。)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现在对操与修的性格特点都有了充分的把握,这与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分不开的,他通过传神的语言与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也是我们同学需要认真学习的地方。
杨修这样一个小人物尚且塑造得如此传神,更何况其中的“三绝”?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作业 随笔: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语言与动作描写,合理安排故事情节,也可灵活运用不同的记叙顺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咱班的“萝卜”
- 母爱
- 我的爸爸妈妈
- 外婆
- 暑假安全很重要
- 课文里的故事
- 母爱
- “书法”好友
- 我的同桌
- 厉害女生点点看
- 阿姨,您辛苦了
- “阿朱正传”
- 人们得到火种以后……
- 在风雨中成长
- 朋友情
- 人身损害赔偿的制度创新
- 浅谈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下)
- 论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上)
- 我国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思考(1)论文
- 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支撑(1)论文
- 扶贫开发中的人本思想(1)论文
- 民法传统经典文本中“人”的观念
- 诚实信用原则是依法治国
- 历史地、体系地认识物权法
- 中国大城市交通运输即将面临的困境及出路(1)论文
- 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下)
- 企业集团资本运营模式探讨(1)论文
- 为物权的优先效力声辩
- 中国社会贫富状况分析(1)论文
- 社区不动产法律关系与社区文明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