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范进中举》典型例题
1、范进和胡屠户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作者着重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性格的?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指对人物进行准确、逼真地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分析人物性格,要结合具体的情节及典型的描写,不能空谈。
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封建知识分子。他在中举前,没有社会地位,经济贫苦,畏缩懦弱。而中举后则显示出一名封建新贵的形象,圆滑世故。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显得倨傲,在范进中举后则无比的恭顺。是一个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市侩形象。
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来刻画的。如范进在中举前,对胡屠户的训斥只是“唯唯连声”连称“岳父见教的是”,可见其逆来顺受,迂腐无能。中举后,他不再称胡屠户为“岳父”,而改称“老爹”,称呼的变化,透示出人物由谦卑到高傲的变化。
2、本文具体而深入地描写了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充分显示了范进这个畸形人物是畸形社会的必然产物。试从社会环境方面分析范进不中举人死不甘心、一旦中举喜得发狂的原因。
环境描写是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三要素之一。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它不仅可以直接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本文的社会环境描写,着重在描写举人出身的张乡绅的富贵显赫;范进周围的人,特别是胡屠户、张乡绅态度的变化;范进中举前后经济情况的变化等。
范进不中举人死不甘心,一旦中举喜得发疯,有其必然的社会原因。
从举人出身的张乡绅的显赫富贵来看,中举就意味着有显赫的地位,慑人的凶焰。这对读书人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从范进周围的人对范进态度的变化来看,中举就意味着光耀门庭,财物应有尽有,处处受恭维,时时得奉承,神气活现,飞扬跋扈。这种社会地位因中举而发生大变,对读书人也是诱惑无穷。
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情况看,中举就意味着有富足的财富,要钱有钱,要物有物。这种经济收入的改变,对读书人自然也是有极大的透惑力的。
3、“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范进正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世人眼中的举人──文曲星,在作者笔下,其形象竟然如此丑恶,这样写有怎样深刻的用意?
作品中写作什么,乃至怎样写,完全取决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现中心的需要。同样,本文作者把封建社会里正人君子的形象进行丑化,也是与其写作目的离不开的。
世人眼光中的文曲星,在吴敬梓的笔下,形象丑恶可笑,这说明作者对于封建科举制度持辛辣讽刺的态度。
4、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的思考题,意在激活学生的思维。应该注意,这里的“喜剧”“悲剧”仅取其比喻义,不要把它看作戏剧的类别,当然也非完全无关。例如喜剧常用夸张的手法揭露和嘲笑现实中的丑恶事物或落后现象,而悲剧常常表现有价值事物的毁灭。答案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
⑴ 认为是喜剧。
理由是:
A、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
B、揭露了当时读书人热衷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
C、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
⑵ 认为是悲剧。
理由是:
A、从人物命运的角度看,范进把自己的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他人生的悲剧;
B、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让我生气的事
- 我和爸爸争电视
- 最难忘的一件事
- 我学会了洗书包
- 考第一名的苦恼
- 难忘的一天
- 观看文艺晚会
- 妈妈带我参观动物园
- 冲天气球
- 收获甜蜜
- 打预防针
- 英语兴趣班里的故事
- 奇乐农庄一日游
- 家庭环保大赛
- 精彩的辩论会
- 经济理论须立足于群体心理研究
- 中国经济转型远未完成
- 英美文学论文:欲望驱动下的嘉莉妹妹
- 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 警惕资本逃离实业挫伤中国经济
-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英美文学论文:现代文明的悲剧
-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看经济运行
- 论英美文学鉴赏创新维度研究
- 基于环境保护的低碳经济研究
- 英美文学欣赏论文: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
- “三农”问题与中国经济发展
- 欧债危机的演化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约束条件与发展对策
- 论赫斯顿作品的黑人语言特色范文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 《祖父的园子》教学思考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