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探讨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2、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协作交流能力;
3、写作模仿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探究小说中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讽刺艺术(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达到讽刺效果)。
【电教手段】
计算机网络教学,学生和教师在网络机房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探讨)。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集体责任感、交流创新能力。
【课件制作】
素材搜集来自互联网和教学参考资料,DreamWeaver MX 制作网络课件。
使用软件工具还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机房(校园网宽带接入国际互联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封建科举制度简介,作者吴敬梓简介。
二、明确任务
1、探求小说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2、根据学习过程的提问,讨论问题并做出结论。
3、模仿讽刺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写一段讽刺小作品。
三、协作学习
1、思考问题,形成小组观点,并用 BBS 交流。
2、形成各自结论作品。
为了完成任务,同学们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请仔细看下面的步骤,并按要求一步步进行。
⑴ 分好三人小组(课前已经完成)。
⑵ 小组成员阅读《范进中举》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讨论,把小组的结论写下来。)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
⑶ 故事欣赏(《范进中举》的图片故事)。
⑷ 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胡屠户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什么写作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阅读课文,并作出总结,写下来。)
⑸ 在“自由阅读”资料中任意选择一篇讽刺小说阅读,思考:小说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体现讽刺效果?(学习建议:选择一篇小说,仔细阅读,分析其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小组成员讨论,并写下你们的结论。)
教师在网络课件中列出如下资料:
《国王说再来一次》──马克·吐温(美国)(短篇)
《官场现形记》节选──李宝嘉(清朝)(中篇)
《报 应》 ──佚名(现代讽刺小说)(短篇)
示例:我们小组认为,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
⑹ 小说的讽刺艺术表现手法究竟是什么?请做出总结。
⑺ 创作并讨论。模仿并运用小说讽刺手法,小组创作一段讽刺小作品。最后到讨论区发布小组结论和作品,和同学们交流。
四、探讨交流,给出评价
小组成员在 BBS 上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评价各个小组的作品。
教师在课堂上给出总结性评价。
课后,根据小组的课堂表现、发言记录、课件中“评价标准”给优秀小组鼓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踢毽子能手――刘艺
- 我不是男生
- 我的父亲
- 六桶水
- 三高两矮一中等
- 一个有“魔力”的老师――沈碧芳
- 高大的民警叔叔
- 书迷姐姐
- 我的大力士爸爸
- 我的表弟
- 我的好朋友
- 写写我自己
- 编外运动员
- 我喜欢我
- 我的妹妹
- 我们都是病人
- 想创业吗?请先弄明白7个问题
- 蒸鸡蛋真好吃,可是太贵了
- 援疆,然后人文澎湃
- KTV为什么不行了?因为音乐不行啊
- 中国史上“国产第一舰”诞生记
- 中国女大学生宿舍百年变化史
- 中国古代皇帝反腐奇招
- 主题教学法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卖假货的淘宝,认个错有那么难吗?
- 唯一坚定的信仰
- 卖腐――男星上位新技能
- 盯上这6种人,钱就够你赚了
- 我想和你虚度时光
- 余秀华承载不了那么巨大的想象
- 《郑和远航》教案之二
-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之一
-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文原文
- 《郑和远航》教案之一
- 《音乐之都维也纳》课堂教学实录之二
- 苏教版五下《秦兵马俑》教案之三
-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实录之一
- 《音乐之都维也纳》说课材料
- 《秦兵马俑》课文原文
-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实录之一
- 《精读与略读》教案之一
- 苏教版五下《秦兵马俑》教案之一
- 苏教版五下《秦兵马俑》教案之二
-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之二
- 《埃及的金字塔》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