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2
由“黛玉教香菱学诗”想到的
《红楼梦》第48回生动地描写了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从一个做诗的门外汉,到最后做的诗“新巧有意趣”,其学习过程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林黛玉可以说是香菱学诗的惟一的老师。教学伊始,黛玉对香菱说:“我虽不通,大略也教得起你。”其中既有谦虚,又含自信。那么黛玉是怎样教香菱学诗的呢?
其一,多鼓励,树信心。香菱学诗的动机不过是心里羡慕,能否把这个动机转化成为巨大的动力,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黛玉一方面夸香菱是一个“极其聪明伶俐的人”,并预言其“不用一年工夫,不愁是一个诗翁了”。也许正是在黛玉的鼓励下,香菱学诗才达到了“茶饭无心,坐卧不宁”的痴迷程度。换言之,如果黛玉也像宝钗那样,说香菱“呆头呆脑”,那么香菱早已望“诗”却步,垂头丧气了,哪还能以苦为乐,忘我学习呢?
其二,多阅读,讲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意识到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关键是怎么读。不加选择、囫囵吞枣?还是讲究方法、循序渐进?黛玉选择了后者。她让香菱精读王维、杜甫、李白的诗,以这三人做底子,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这种阅读方法,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其效果不言而喻。
其三,多练习,超文本。不经过反复练习,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就同一题目《月》,香菱前后共写了三首诗,前两首都告失败。黛玉究其原因,香菱不是“读的诗少,被他缚住”“就是过于穿凿了”。针对这种状况,黛玉鼓励香菱“只放开胆子去做”,这不是和我们现在提倡的超越教材的理念一样吗?放开胆子,易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作灵感,只有这样,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
除上述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在香菱的学习过程中,作为教师的黛玉没有采用灌输的做法,而是和香菱处于平等的地位,主张讲究讨论,方能长进,让香菱畅所欲言,谈学习心得,就其不足适当点拨。这一方面了解了香菱的学习状况,教时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调动了香菱的积极性,培养了香菱的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由此看来,香菱后来写的诗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固然与她的刻苦认真有关,但如果没有黛玉的科学指导,恐怕也难有成就。黛玉教香菱学诗的方法体现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天鹅艺术台笔
- 奇妙的植物
- 我成功了
- 我的好朋友
- 母鸡飞啊飞
- 只要尽力就成功了
- 夏天的小苗
- 遨游画的天地
- 彩色餐巾纸的自述
- 文明只差一步
- 我家的小狗
- 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 唐三藏的工作
- “三国“逃亡记
- 我的网络我快乐
- 马圈古城遗址
- 诺奖得主屠呦呦 当年有多拼 曾用身体实验
- 路易·艾黎的中国文物情怀
- 傻了似地愣在那里
- 王凯一度没戏拍也没收入
- 《奔爱》“卧谈会”陈妍希、周冬雨趴“上床”谈恋爱
- 吐鲁沟,神话般的绿色山谷
- 《琅琊榜》热播引发热议 当小说作者海宴成了谜
- 西藏,我一生的怀恋
- 中国渐成全球研发投资中心
- 企业月度榜·七月
- 第八届中国大连国际游艇暨生活方式展成为北方水上第一展
- 中国律师如何立足于世界?
- 新西兰的简单生活
- 寻觅阔端的足迹
-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 《窗》教案
-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 胡同文化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核舟记
-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 粤教版教案八年级《故宫博物院》教学案例
-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 济南的冬天
- 荷塘月色
-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 深层挖掘,打破局限《爱莲说》教学精彩片断
-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