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试做香菱知音人──《香菱学诗》评课稿

试做香菱知音人──《香菱学诗》评课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11

试做香菱知音人──《香菱学诗》评课稿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中学 姜 晶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部《红楼梦》为我们描绘了那些个装潢雅致的亭台楼榭、那些个缠绵悱恻的怨恨离愁、还有那些个深闺苦望的美女佳人,黛玉的苦情、宝钗的悲情自不多说,红楼人物,个个特色鲜明,今天有幸观摩了杨聪老师的《香菱学诗》一课,更是对红楼中那一位不起眼的女子──香菱,有了新的认识。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是古代长篇小说中几个有名的片段,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二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作为红楼中的一个苦命的女子,香菱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取得成功,课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教师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对此,杨聪老师就把握得十分到位:

  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整堂课听下来,杨老师立足于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会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及香菱成功的原因。一系列环节的设计、创设后,达到让学生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即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杨老师该课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人认为是符合学生实际的。

  杨聪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感觉是两个字──“充实”。

  首先是教学资源的充实。不是为了一篇《香菱学诗》而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他能够与原著相结合,因势利导。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组织与处理,使教材成为学习过程的重要,却不是唯一的资源。比如讲到了黛玉的情、香菱的执着之后,马上切入到曹雪芹先生写《红楼梦》与香菱学诗的共通,由此及彼,让学生对曹雪芹著文时的心绪有了新的体悟。

  其次是教学策略的充实,即多样化和科学性。杨聪老师一眼看去,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值得信赖、具有亲和力的儒师。博学,在整堂课上处处可见。幽默,比如在讲解香菱的可爱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就教学生去摇头晃脑地去读。并且自己带头,故作出一副“傻””样,憨态可掬。学生们忍俊之余,加以效仿,无形中与教师的距离大大缩小,与香菱的情感共鸣则大大加强。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即师生平等;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

  整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可以说,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是愉快的。愉快的学习心境在45分钟内持久保持着。学生那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整堂课上,能够持续地保持着,并和教师不断激起思维的火花。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和老师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对《香菱学诗》一文的感悟更是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说本堂课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就是提问的针对面太过于狭窄了,杨老师的问题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瑕不掩瑜,不可否认,这堂课确实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下课铃声响起时,老师、学生,连同听课者都成为了红楼中的苦命女子香菱的知音人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的一件事
有趣的鬼脸
扔蟑螂
放风筝
难忘的欢乐节
童年趣事
拾金不昧
竞选班干
烧不坏的手帕
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第一次难忘的购物经历
我们的课余生活
助人为乐
看烟花
迷人的秋天
试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改实施条件研究
探析文化学对中国式英语的影响
清单计价应用中的问题
试论非言语传播中的体态语性别差异文化研究
关于经济效益审计课题的思考
了解和描述内部控制系统的方法研究
浅谈Bachman交际能力理论框架下的英语新闻听力能力
信息披露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分析
浅谈不善学语言者的英语学习策略训练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
新时期审计文化的培育与构建
试论网络环境下建构式语言自主学习探究
试论实现大学英语语言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途径
网络时代审计模式创新初探
浅议语用学理论在教学话语中的运用
《乌塔》近义词反义词
《乌塔》写作特点
《乌塔》阅读提示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让独特的情思与语言共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案例
感动 行动──读《乌塔》有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乌塔》词句积累
《乌塔》中心思想
《乌塔》结构分析
区别对待不同学段,使得学生有效学习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反思
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学会改文
《乌塔》难句解析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人格教育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