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自读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自读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唐雎不辱使命》自读教学设计

【自读要求】

1、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故事情节。

2、揣摩对话中不同人物的语气、口吻和情态,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侧重点】

1、诵读训练,注意句读,要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对话描写、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及其作用。

(解说:本单元提示中明确要求“要继续练习诵读,培养文言语感”,“注意揣摩语气,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故“自读导言”旨在引导学生以诵读为突破口,在读懂题意、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艺术特色。)

【自读程序】

一、默读

1、读“阅读提示”,略知文章大概情况。

2、读注释①,了解作品、作者、编者及题愈等概略知识。

3、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二、速谈

理清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朗读

分角色(唐雎、秦王、安陵君、叙述人)进行朗读,注意朗读的要求。

四、研读

诵读全文,思考:后推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唐华的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说唐华没有辜负使命?磨难的典型性格是什么?

(解说:通过“默读一速读一朗读一研读”四步阅读法的训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读思结合、读练结合、读议结合,在熟悉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对话描写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介绍情节的发展过程、突出文章的十C思想,从而感悟文章中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

【自读点投】

一、总体把握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交代唐维出使秦国的原因。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为诱惑,企图吞并安陵国,遭到拒绝,秦王不悦,表明安陵危在旦夕。这部分是情节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2、3段):

具体叙写唐推出使泰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部分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段):

唐唯义正辞严地驳斥秦王所谓不同意“易安陵”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谬论,并表示鲜明的态度‘“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这是情节的发展。

第二层(第3段):

唐雎以“布衣之怒”与秦王“天子之怒”针锋相对,并效法‘三子”,挺剑而起。这是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

通过侧面描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及他所明白的道理,反衬患难出使胜利,点明了主题。这部分是情节的结局。

(解说:这部分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总体把握,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了解唐雎的性格特征,明确文章的中心。)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人物对话描写,主要表现在秦王与唐雎的两处对白。

2、难点分析:

本文的难点是理解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分析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本文的对话描写巧妙地取得了一箭三雕的艺术效果。

其一,通过人物对话的描写有力地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这主要表现在第三段。文章一开始,秦王在灭亡韩、魏之后,提出要“易安陵”,安陵君却“愿终守之”,而“秦王不说”,这便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表明安陵危在旦夕,这正是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段对话描写,不如说这是一段巧妙的环境描写。

其二,全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三处对白,传神而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先看第一处,秦王与安凌君的对白,秦王要吞并安陵,却以诱惑的手段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当安陵君识破其阴谋之后,义正辞严地指出“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时“秦王不说”。由此可看出:秦王的狡诈与专横和安陵君不亢不卑的性格。再看第二处,秦王与唐雎的对白,秦王气势汹汹地指责安陵君不同意易地,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行为,唐雎针锋相对地予以驳斥,“受地予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由此可看出:秦王蛮不讲理,以势压人的丑恶嘴脸和唐维坚持正义、维护尊严、忠于君主的形象。第三处仍是秦王与唐雎的对白,当秦王怫然大怒时,企图以“天子之怒”的淫威来征服唐雄,而唐雎毫不示弱,以“布衣之怒”拼死一搏,这样,把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与唐雎激越慷慨、不畏强暴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三,通过人物对话描写巧妙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开端秦王以希望的语气提出“安陵君其许寡人”,当对方不同意时,秦王便指责安陵君不听寡人”“逆寡人”“轻寡人”,这时矛盾更加激化,更加深了安陵的危机。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乃至发展到唐雎以‘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挥剑而起”,使矛盾发展到白热化的程度。

(解说:抓重点、破难点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使学生不仅懂得本文的学习重.发是对话描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及其作用,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表现手法

1、选材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文重点洋写了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一笔带过,这样突出了主人公,并通过其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中心。

2、结构上情节完整、自然而紧凑。

文章虽短,但围绕“唐雎不辱使命”这一中心事件,形成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故事情节,自然而紧凑、严谨而完整。从唐维来看,先写唐雎出使的缘由,接着写针锋相对的舌战,再写挺剑而起,最后写出使胜利,这样层层紧扣,突出了中心;从秦王来看,他以不可一世(诱惑、恫吓、佛然怒)开始,却以失败(色挠,长跪而谢)而告终。

3、描写方式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本文一方面正面描写了唐雎义正辞严地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舌战,还写了他不畏暴君,效法“三子”,挺剑而起的英勇壮举。另一方面还通过对秦王的描写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

(解说:教学中,抓住本文表现手法上的几点,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自读思考】

下面的短文《唐雎说信陵君》出自《战国策》,请将此文与《唐雎不辱使命》进行比较阅读,说说两文的异同点。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①;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见赵王②,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③。

〖注释〗

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让别人知道。

卒然:同“猝”,突然。

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正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解说;此题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进行延伸思考,区别其异同,换个角度去分析课文。这两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既要走进课文,又能跳出课文,使学生全面、准确、深入、拓展、创新地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坚强
2008特别的六.一
未来的机器人
日记一则
爸爸,我想对你说
可爱的小猴子
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一封信
今后我打算
致妈妈的一封信
背古诗的新技巧
给爷爷一封信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唉,这雨
给奶奶的一封信
泡泡大战
关于高校捐赠讲座制度的变迁与实践机制
关于精品课程归档范围及其档案建设
试析高校科研诚信内部保障机制的构建
试论高校教师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细节性探讨
试析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
简论建构主义的视角论教师的课程意识
试析从教育基本规律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主动服务社会
关于培养卓越班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的工作研究
试析多媒体课堂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
关于“工程导向式”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思考与探索
试论理工类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主义态度
对于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探析
关于高校新党员的“三位一体”教育培养机制初探
关于高校毕业生离校校园危机类型研究
关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凡卡》难句剖析
《凡卡》中的细节
《凡卡》分段段意
《凡卡》词语造句
《凡卡》佳句赏析
《凡卡》课文内容分析
《凡卡》例题解析
《凡卡》重难点精析
《凡卡》教材分析
《凡卡》句式变化
《凡卡》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凡卡》句段学习指导
《凡卡》重点问题解析
《凡卡》写法提示
《凡卡》课文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