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从《唐雎不辱使命》谈新课改创新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启动多年了。新课程是一次非常彻底的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之以往的传统教学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新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将这一核心贯彻落实到位,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并使其放射出灿烂光芒呢?下面,就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尝试。
在文言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思路是:“讲→译→背”。“讲”即是教师从字、词、句到篇章作具体细致的讲解,让学生讲述故事;“译”即是让学生逐字逐词逐句的翻译;“背”即是让学生读背、记忆全文。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则为“尝试教学→合作教学”。“尝试教学”即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学习,进行探索,然后,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尝试在前,教师指导在后;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合作教学”即是让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分组讨论,讨论出成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获得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携手共创辉煌。
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新的教学思路,即让学生上演“电视连续剧”式的话剧《唐雎不辱使命》,方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学生“编→导→演”,然后评出优胜组。具体的操作程序是:
一、编:
编剧。把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编成现代剧本样式。全剧分四场。第一场:(故事开端)秦王设骗局,安陵国危在旦夕,唐雎出使秦国。第二场:(故事发展)唐雎与秦王展开第一回合的斗争,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第三场:(故事高潮)唐雎与秦王展开第二回合的斗争,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第四场:(故事结局)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凭借自己的胆识与智慧取得了胜利。
二、导:
导演。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当导演,也可以人人出谋划策集体导演。
三、演:
表演。选出演员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要有人物应有的语气、口吻、情态,进行排练,登台演出。
学生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言文时,因为“编→导→演”的课堂教学方式新颖别致,学生喜闻乐见并踊跃参与,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那么,形式虽不错,但内容如何?效果如何?学生能否学到知识呢?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呢?根据上演课本剧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就是这样的。
学生一致认为,为了演好,就要导好、编好;而要导好、编好,就必须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故事情节,把握好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而要做好这些,就必须弄清每个字、词和句的意思。
这样,在“编→导→演”这一线索的积极调动下,产生了良性连锁反应。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求知识、主动学习,自觉主动地完成了本文的学习目标。所以说,这个新的教学思路具有居高临下、高屋建瓴之功效,成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活力源。
在这里,“编、导、演”是完成“情节、中心、字句”这一教学目的的手段;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情节、中心、字句”是目的,同时又是完成“编、导、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所以二者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转化,这样就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文具盒家族”
- 单翼翅膀
- 感恩母亲
- 《到米子巷去》
-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读《游山西村》有感
- 人们的变化
- 一个白颜色的故事
- 学校风波(5)
- 悠悠球里的精灵
- 春天,最后一片落叶
- 春雨
- 习惯成就梦想
- 家乡的变化
- 春雨
- 月球上的一次旅行
- 绿色语文的源与流
- 质检工作,以人为本
- 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小学品德课程重建
- Deadpool
- 校企携手 青春扬帆
- 对母校最真诚的报答
- 温州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 我的飞翔之梦
- “磨课”有“三跳”
- “服装”的故事
- 扒拉扒拉流量“偷跑”的那些事儿
- 松山湖:教育生态的涵养之源
- “以研带训”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关注老年群体 提升广播魅力
- 春季护肝有四招
- 《汉书》中的成语_语文论文
- 《四季》的教学反思_语文论文
- 用“味精”调出美味可口的“菜肴”_语文论文
- 走进美的王国去领略美_语文论文
- 夷、狄、胡、羯、戎、羌、越、番_语文论文
- 感悟语文课堂 感悟语文老师_语文论文
- 注重全面体验,拓展语文能力_语文论文
- 散文的意境美例说_语文论文
- 说“三”道“四”话常识_语文论文
- “列异”例说_语文论文
- “嵌异”例说_语文论文
- “讳饰”例说_语文论文
- “五谷”“五牲”“六畜”“八珍”_语文论文
- 《吕氏春秋》中的成语_语文论文
- 咏水词例说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