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三顾茅庐无其事
三国时代,刘备求贤若渴,曾经亲到隆中,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共图大事。这一故事,陈寿的《三国志》中已有记载:
“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三国演义》对此事更是大加渲染,竟把“凡三往,乃见”五个字敷衍成为上万字的小说,从徐庶走马荐诸葛写起,详写三访经过,直到把诸葛亮请出山为止。写得波澜起伏,情节十分感人。读者感动之余,也就更加相信三顾茅庐是真人真事了。可是非常遗憾,笔者可以郑重地告诉读者:三顾茅庐实无其事。
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考查“三顾”一事的根据何在。说书、演戏是根据《三国演义》编出来的,《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敷衍而成的,《三国志》的根据又是什么?那就是诸葛亮自己写的《前出师表》中的一段话: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三顾”一事,根据仅此一条,此外没有任何旁证。倒是与此相反的根据却很不少。如魏代史书鱼豢所撰《魏略》中就说:“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这里说得很清楚,是诸葛亮去见刘备而非刘备去访诸葛亮。除《魏略》外,当时还有一部史书《九州春秋》也有同样的记载,内容大同小异。这些史书都比《三国志》早出,所记载的史实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比《三国志》更为详尽、可靠。陈寿撰《三国志》,没有采用这些史书的说法,却采用了《前出师表》的说法,是轻信了诸葛亮自己说的话。
我们仔细核查史实,足以证明诸葛亮说了假话。说假话并非都是坏事,诸葛亮这一次的假话中包含了他的一片苦心。刘备临终向他托孤,请他辅佐刘阿斗。现在他要统兵北伐去了,无暇内顾,唯恐阿斗不争气,在后方做出出格的事情,所以向阿斗谆谆告诫,并且编出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来说明刘备对诸葛亮是如何尊重,如何信任,阿斗就更应该听诸葛亮的话。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番假话是有了效果的,诸葛亮北伐期间,阿斗在成都太平无事,诸葛亮也就解除了后顾之忧。
真相的揭开,无损于诸葛亮的品德,反而更能说明他的苦心孤诣,他的伟大与崇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人类会自己毁灭地球
- 中学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
- 中学生课外时间应多读名著
- 中学生打工利弊谈
- 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
- 中学生该不该读武侠小说
- 谈中学生出国留学之利与弊
- 名著“必读”还是“选读”
- 出国留学要自强
- 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
- 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
- 中学生出国留学利弊几何
- 中学生留学利大还是弊大
- 武侠小说不宜读
- 人类会自己毁灭地球吗?
- 城市需要文化品格
- 草坪草更新复壮的几种方法
- 月季在园林中的应用
- 绿化植物的配置原则
- 草坪中植物的选择与搭配
- 庭园造景与设计理念
- 日式庭园的艺术风格
- 公路干道防护绿地规划
- 园林绿化工程监理的六要素
- 河北:新民居规划尚须进一步改善
- 水生植物在生态居住区的应用
- 小游园规划设计要点
- 植物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建设及园林应用
- 竹子在景观园林中的设计与应用
- 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 《万年牢》课外拓展
- 《万年牢》教学设计(五)
- 《万年牢》重点字词梳理
- 《万年牢》写作指导
- 《万年牢》说课稿
- 《万年牢》相关故事
- 《尊严》老师语录
- 《万年牢》相关练习(二)
- 《万年牢》段落结构
- 《尊严》随堂练习 提高篇
- 《万年牢》重点字词意思
- 《尊严》重点字词梳理
- 《尊严》教学目标
- 《万年牢》相关练习(一)
- 《万年牢》美文欣赏 杨三姐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