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出师表》主题辨
《出师表》是诸葛亮(181~234)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出师伐魏,进夺中原,临出发时,向蜀后主刘禅上的一封表。文章情辞恳切,字字句句都发自肺腑,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刘勰在《文心雕龙·表章》里极力称赞这篇文章,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志尽文畅”四字用得好,可说是基本上概括了这篇文章的特点。但我在备课中觉得一些评论家还没有抓住文章的立言要旨作出中肯的分析评论。我们还有必要就这篇文章的主题作一些探讨。
过去的评论家多集中于分析“亲贤”、“远佞”的问题上。清代唐介轩的《古文翼》说:“亲贤、远佞是通篇主意”,清吴楚材、吴调侯的《古文观止》里《出师表》评语也说:“大意只重亲贤远佞”。他们都把“亲贤、远佞”看作《出师表》的主题。我对这个看法不敢苟同。我认为他们还没有看清三分天下中的弱蜀北伐的重大意义,没有抓住诸葛亮上表的关键所在,把所上的表当作一般规劝国君的表,因而把主题理解偏了。
究竟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呢?只要认真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发掘,答案就清楚了。
首先,分析文章的第一段。开头一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起语不凡,着眼于开创统一大业,是全文论述的出发点。下边接着分析蜀国当时的形势,分析全面,既指出不利的形势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蜀国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又指出有利的人事条件是文武群臣“追先帝之殊遇”,决心报效后主,忠心耿耿,足可信任。根据这种情况,针对后主刘禅的软懦无能提出了“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的规劝。目的是要后主振奋起来,集思广益,团结群臣,完成先帝开创的统一大业。分析形势,提出任务,着眼于“恢弘志气”以“兴国”,站得高,看得远,全篇主旨立意深刻。下边的全部论述都是本此意生发出去,阐明有关的问题。
其次分析第二段至第五段。这部分具体论述如何振奋士气以“兴国”。第二段开头总说宫中府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要公正严明,皇帝和政府要遵守和执行同一法度,主张实行严格的法治。第二、四段具体论述应信任宫中府中的费祎、向宠等,使他们发挥作用,为国家做出贡献。第五段承上作出带有关键性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小结。并指出“亲贤臣,远小人”的目的,是要达到“汉室之隆”,即实现第一段所提出的要求“恢宏志气”以“兴国”。
再分析第六段至第八段。这部分主要论述自己与先帝的深厚关系和自己受命以来忠于职守,提出今后当“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任务,要求后主任自己“以讨贼兴复之效”,并照应前文,要后主责成费祎等各尽其职,同时望后主能“咨诹察纳”,以实现先帝遗教。情真意切反复论述、劝告,都旨在实现头段所说的“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土之气”,念念不忘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德业,振奋提高群臣为国的雄心壮志。
末段三句则是总结全文,表出了临别深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至诚之言”,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综上所述,可见诸葛亮上表后主的主旨就在于“恢弘士气”,“兴复汉室”。劝后主“开张圣听”,“咨诹善纳”,“亲贤远佞”,目的都在于“恢弘士气”,“兴复汉室”。文中论述的“亲贤臣,远小人”也只是为此目的而提出的一个具体要求,不是主旨所在。诸葛亮《出师表》以“恢弘士气”,“兴复汉室”为主题,表现了诸葛亮忠于蜀汉,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国,鞠躬尽瘁的高度责任感。《出师表》的这一主题,是积极的,是有利于促进历史的发展的。至于作者在具体论述中提出的开张圣听,明察善断;法渡一致,赏罚公允;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亲贤远佞等观点,不仅在当时对于实现作者上表的立言要旨有着重大关系,就是时至今日,对于我们也还有其借鉴意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家乡的小草
- 四季的美
- 看日出
- 小涑河的悲歌
- 家乡的农家乐
- 农家小园
- 我爱春天
- 笑在舞蹈
- 家乡的杜鹃
- 校园,我把你追寻
- 回首上甘岭
- 鲁滨逊,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 家乡的小山村
- 亲情的思念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转变策略
-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浅谈
- 悲痛只因为得闲
- 刍议小学多声部教学的有效性
- 创设良好课堂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 让直觉和世界的真相相通
- 浅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策略
- 我该怎么称呼你?
- 我们要为你建一座花园
- 浅议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村级小学片区校际合作教学的思考
- 塞纳河左岸的梦
-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 《夸父逐日》
- “教你学观察”教学实录
- “我说我家”教学实录及点评
-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 一个老师的《咏雪》研究课和李研的点评
- 《失街亭》与《群英会蒋干中计》比较鉴赏
- 《陌上桑》
-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
- 走近庄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教学
- 《窗》作文教学实录
- 我教《南京大屠杀》(课堂虚录)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思路
- 《狼》
- 空城计教例一:
-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