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出师表》学习要点及方法

《出师表》学习要点及方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出师表》学习要点及方法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其实蜀汉已从猇亭(今湖北宜郡)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文章采用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历来被认为是“表”中的名篇,应注意诵读课文,品味语言。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进谏,后半部分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学习时解决如下问题:

1、诸葛亮出师伐魏的原因。诸葛亮在这篇表文的开头就提到“益州疲弊”,却又要出师伐魏,这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其实不然。要弄清这一点,必须首先了解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和伐魏前的准备工作。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他用了五年时间(公元223~227年)来为伐魏做准备。主要措施有:

⑴ 跟吴国通好;

⑵ 加强内政建设;

⑶ 平定南方的叛乱。此外,从表中“兵甲已足”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在这五年里诸葛亮在战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文章的脉络。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看作者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出来了。

3、表的“陈情”特点。“陈情”就是把内心的真情实感说出来。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二者都带有抒情的色彩。

本文以议论为主,学习时应着重分析本文的议论内容和表达的条理性。文中诸葛亮叙述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流露出他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应明确这些记叙、议论和抒情所起的作用。前面已学过《隆中对》,对三国形势和诸葛亮的为人,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学习时应充分利用这些旧知识。把《隆中对》和《出师表》联系起来读,既可以从旧课文中得到启发,便于阅读新课文,又可以用新课文中的内容来加深对已经读过的旧课文的理解。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通过讲解或查工具书理解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参照注解,互相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是什么,往往不好把握;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应加强诵读,把握文章要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班的女生
我的妹妹
富台山历险记之一[找路]
我们班上的调皮鬼
我的老师
老妈得了“诺贝尔奖”
同桌专访
我为食狂
好妈妈
很怀念,那些人,那些事
我最敬佩的人
一张旧照片的故事
爸爸,请您别这样
草的故事
我周围的“恐怖分子“们
思考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
文化差异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研究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发展
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与物流的关系
分析城市传统文化在滨河步行空间的打造
研究董事会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
探讨儒家“以德治国”的现代意义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历史逻辑
浅论中国经济理性繁荣的内在逻辑
浅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策略
探寻根文学之传统文化
浅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分析小学低段计算水平现状
探讨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与影响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四课《诗两首》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三课《短文两篇》
《一面》教案
陈涉世家
《台阶》教案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二课《短文两篇》
诗词五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沁园春 雪》教案
老王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