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8
“距离”产生美──析《乡愁》的艺术特色
《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一首抒情名诗。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而乡愁的产生,乡愁的无奈,却巧借“距离”表现出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诗中这样的句子:“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由此可见,诗人在每个诗节中抒情时都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距离”情境。从字面上看,似乎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细细地品味,却觉得妙意无穷。
先从时间上说,年少时,因为求学与母亲产生“距离”,从而“乡愁”产生;成年时,因为谋生,与新娘产生“距离”,“乡愁”产生;人到中年,因为岁月无情,与母亲阴阳相隔,“乡愁”油然而生;而如今,政治的原因,使得故土可望而不可及,“乡愁”无时无刻不困扰着诗人。你看,诗人用“距离”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乡愁”的存在。
再从距离的实质性来看“距离”的妙用。我们都知道,距离产生美是靠距离的远近来完成的。这还得从四个抒情物象说起。作者在四个不同的时间段用了四个不同的物象来传送着“乡愁”。分别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从表面上来看,我们会发现,“邮票”“船票”连接的两头,距离较远;而“坟墓”“海峡”连接的双方似乎只有一步之遥。然而,我们再品味一下,你会发现诗中所传送的乡愁,距离较远的,可以通过“邮票”“船票”来传送,来倾诉,来实现;而看起来距离较近的,尽管距离是近了,似乎也可以传送、可以倾诉,却难以实现。真可谓“实远而近,实近而远也”。而真正困扰作者、使得作者憔悴的,恰是那虽近犹远的乡愁。作者便是借着这微妙的“距离感”,让读者感受到乡愁的存在、乡愁的微妙与无奈。
“有奈”是常人所共有的,能唤起读者的共鸣;“无奈”才是本诗所要表现的主题。作者巧妙地借用“距离”让读者由远而近,再由近及远。远近间乡愁毕现,远近间体味出乡愁的无奈,远近间主题实现,远近间才真正品味出乡愁的内在。因为本诗真正要表现的不是缠绵悱恻,也不是儿女情长,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壮爱国情怀。
如果没有四个精练的物象,我们难以感受到乡愁的存在;如果没有“距离”我们便无法体味到“乡愁”的真谛。
《乡愁》诗美,《乡愁》中的“距离”使得“乡愁”更美。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深圳夜景
- 游园博园
- 游青青世界
- 我家的乌龟
- 我的未来
- 让我们爱上书
- 乌鸦和八哥
- 我是一只小青蛙
- 寻找秋天的足迹
- 我做手工
- 我的爸爸
- 我的妈妈
- 正中靶心
- 游大梅沙
- 蜜蜂
- 测绘技术在现代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 测绘新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
- 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超贫钒钛磁铁矿综合回收铁钛试验研究
- 超长超大混凝土加强带代替后浇带施工工法
- 阐述天然气管道运行中常见设备故障及措施
- 测绘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 高层房建给水排水及消防施工问题研究
- 白河倒虹吸河床段管身防护设计
- 测绘技术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的应用及管理研究
- 超市低温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 常规燃气工程的安全施工探讨
- 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2
- 《红楼梦》简介
-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写作·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
- 家民革命运动领导者、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 司马迁卒年及其死因真相
-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活动评价
- 历代名家评《史记》
- 关于项燕之死
- 《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口语交际》活动设计
- 《唐雎不辱使命》人物形象分析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3
- 《史记》简介
- 让学生学的更精彩──《唐雎不辱使命》教后感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