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2
余光中简介
当代台湾诗人与散文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时开始发表新诗,1949年5月到达台湾入台大外文系,毕业后进入军界。退役后进修硕士学位,并从事编辑与教学工作。其人“左手为诗,右手为文”,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1952)、《白玉苦瓜》(1974),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等各十余部,另外还有评论集《掌上雨》(1967)。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微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灿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流浪的小猫
- 奥运赛事观后感
- 第一次游泳
- 象棋迷爷爷
- 我家的星期天
- 农家乐趣
- 菊展
- 迎奥运
- 《数星星的孩子》读后感
- 街板
- 喜迎奥运爱我漳州
- 我是‘电视迷’
- 给台湾小朋友的一封信
- 《吃蓟的驴》读后感
- 粗心的丁丁
- 转轨时期中国政治权力的改革与发展
- 论影视剧的改编方式
- 虚拟社会管理初探
- 谈电视字幕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 论文化视野下中西方电影的差异
- 走向一个统一的侵权理论(1)论文
-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 损害赔偿范围确定中的法律政策研究(下)(1)论文
- 论中小电视台对频道、节目的包装策略
- 对动漫产业文化要素的结构策略分析
- 谈电视:电视剧竞争中的“中庸”势力
- 谈电视栏目片头制作的艺术性思考
- 当前我国选举中热点问题评析
- 替代因果关系问题的解决路径(1)论文
- 论我国数字付费电视的现状及发展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及反思
- 《画》教学设计之四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一
- 《小小的船》教学评析
- 《要下雨了》朗读指导及练习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八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二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二
-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之二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之一
- 《画》教学设计之五
- 《画》教学设计之三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