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我是一只鸟

我是一只鸟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30

我是一只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著名的诗句,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像长了翅膀,飞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猛烈地撞击着他们的心灵,掀动着他们的感情。凡是读过这诗句的人,无不为诗人那真诚的深厚的感情所感染。他们也像诗人那样,眼睛里含上了泪水……

这首诗以它巨大的艺术魅力震撼着诗坛。

这首诗写于1938年的武汉。

此时的诗人,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阅历。无论是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机,还是民众的苦难,都给过或正在给着诗人以强烈的震撼。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直关怀着、思考着这片国土的诗人,此时对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对土地的感情更浓烈了。诗人出生在金华农村,从小就对南方的土地有着血肉一般的情感。而后,随着生活的颠簸,诗人到过上海、常州,又到过山西、陕西,深深地为北方的土地所感动。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该如何对待这片土地呢?诗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强烈的爱……

这浓烈的情感,凝聚成了诗《我爱这土地》。

从这首诗的题目看,诗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突出这一个“爱”字,斩钉截铁,毫不含混。而诗人是怎样写出自己对这土地之爱呢?读了诗,使我们对它五体投地。

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达过。而像这首诗写得这样集中,这样浓烈,这样撼动人心,还是不多见的。

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诗人采用了“直接”的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土地的感情。它像“誓词”一样严肃,又像“血”一样庄严。

诗人把自己比作了一只鸟: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是一只鸟,要歌唱,一直到死。为谁而歌唱?诗人用了四行象征性的诗句,来概括“我”的使命。这四句诗并没有具体所指,但它们以更形象更广泛的泛指性,扩大加深了这使命的内含。诗人所深深爱着的这土地,正在经历着一场历史的大搏斗,大变革。在这片土地上,已不是死水一潭,已不是只有凄凉和苦难。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诗人作为一只鸟,就要为这一伟大的时代歌唱!

诗人为了执行自己的历史使命,视死如归。“──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句,把自己的决心写得入木三分,也把诗人自己与土地的关系写得再透彻不过了。“我”死了,“我”的肉,“我”的骨,“我”的血,要埋在土地里面,“我”的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也就是说,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

写到这里,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已经表达得淋漓尽致。那“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已够撼动人心。但是,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以最后两句,再一次撼动读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写得朴实平易,却有着惊天动地的撼人力量。因为这“泪水”里,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啊!千言万语,不用说了,一切的一切,都含在这“泪水”里了。

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是如何卓越地把握住了自己的情感,又是如何卓越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啊!

什么是好诗?这种疑问常常在读者脑中回旋。的确,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往往又是很难回答的。不过,好诗毕竟是好诗,它是有着人们公认的道理的。

简单地说,看得懂的诗不一定不好,不一定就是直白,就是无诗味。看不懂的诗不一定就好,不一定就是含意深刻。这要看诗人是为什么而写,是如何写的。艾青曾说过:“诗好坏,不能以看得懂与看不懂作为衡量的标准;也不能以为人理解的程度作为衡量作品的价值。”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应该说并不难懂,它的含意是明朗的。而这首诗又是这样杰出,有着巨大影响。这就清楚表明,含意明朗而又成其为好诗的诗,是能够创作出来的,这就看诗人的艺术工力了。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是诗人在武汉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同《北方》等诗一起,标志着诗人的又一个丰收期。在诗人创作的道路上,这一时期的诗占有重要位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的校园
我最崇拜孟姜女
五官争功劳
《长袜子皮皮》
Do都城之旅
一棵桔子树的自述    学洗碗   太阳能机器狗
学游泳
猜歇后语
贪心的狮子
我的假日
百鸟乐园
我的双休日
寒假里的一件事
蚕宝宝
我喜欢的一次春游
社祀与殷周地缘政治
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比较研究
易图的逻辑划分与问题
论“依法治国”的宪法效力
何为儒家之道(一)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宪法与行政法良性互动关系之思考(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严格规则主义及其对中国宪政之影响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孟子的“仁义内在”说
论宪法对刑事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
生生之境 ————《周易》“变”“通”观念的生态关怀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一
《太阳》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
《太阳》教学设计之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段评析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五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太阳》第二课时
《太阳》教学设计之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片断赏析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四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