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体会诗人心中对土地、对祖国深沉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之情。
3、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
以读解情,以读悟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入初中以来学过哪些诗歌,能说说诗歌和其他文学体裁有什么不同吗?那我们今天就在了解诗歌的特点的基础上再来学一首著名诗人艾青在1938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我爱这土地》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一首新诗拿在手上,我们不妨先自己自由的朗读一遍。
2、同学们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字呢?没有,那我们就来齐读全诗。
3、面对一首新诗,有的同学可能会心生疑惑,因为“学贵有疑”,下面就请同学们大胆的说出你的疑惑。
4、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对于学习而言态度是第一位的,那么面对这一大堆问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去一一解决呢,我们怎样找到学习诗歌的金钥匙呢?还记得老师上课前说过诗歌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吗?这首诗歌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从诗中能找到印证吗?
三、合作交流,研读探究
(学生在讨论诗歌表达的爱国情感从诗中何处能印证的过程中教师着重讲透如下几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
1、为什么小鸟喉咙嘶哑了还要歌唱?
先让学生明确小鸟是谁,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那段历史,顺势进行时代背景的介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到写作这首诗的1938年我国的华中华南华东也相继沦陷,此时的艾青在武汉目睹了这一切,可以说我们的祖国处在风雨飘摇、生死存亡的的时刻,就连小鸟都即将失去它的栖息地。鸟儿唯有用声音不停的歌唱,为大地悲鸣;诗人只有不停的创作,为民族呐喊。鸟儿悲鸣到声音都嘶哑了,诗人历时七年的创作也让他疲倦不堪,但他仍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仍然不愿停止,哪个词可看出来?
2、小鸟歌唱的对象是谁,各有什么特点?
哪位同学将小鸟歌唱的内容朗读一遍,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学生读后,教师总结:我们知道日寇“暴风雨似的打击”最让我们悲愤的莫过于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人无一幸免,一个有着五千年古国文化的华夏民族在日本的铁蹄下痛苦的呻吟。“处处抚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我们民族耻辱的烙印,我们感受到这一切时心情是否将更激愤。但即算敌人如此残忍,河流会永远汹涌,风会无止息的吹刮,中国人民的意志不会被摧垮,胜利终将是属于我们的,因为我们已经看见了“温柔的黎明”。(教师应进行激情范读,并指导全班同学齐读)。
3、同学们为了这温柔的黎明,诗人甘愿怎样?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的写照?(学生回答完后,请一个同学朗读)。
4、诗歌最后两句可以分组多次朗读,并强调作者情感的变化:由激愤变为深沉。
四、指导背诵
下面我们同学回头再看看我们开始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迎刃而解呢,这都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学习诗歌的金钥匙,下面同学们再次紧握这把钥匙,将诗歌自由朗读一遍,然后背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
其实艾青在同时期并非只创作这一首诗,下面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两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请你们找找他们之间的相似点?
同学们,其实同一个诗人在同一个时期创作的作品,以及不同的诗人在同一时期创作的作品是有共性的,老师希望讲授一首诗后同学们能自主的学习与之相似的其他诗作,这就真正实现了诗歌学习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也是老师讲授诗歌的“授之渔”。
六、归纳小结
同学们,请你说说这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四色兔
- 苦瓜
- 我家的贝贝
- 爱风的孩子
- 难忘的六一
- 缤纷夏日(日记7.16-7.22)
- 百变男生
- 捉老鼠
- 我用电脑画画
- 蜗牛历险记
- 奥林匹克梦
- 缤纷夏日(日记7.5-7.8)
- 给刘思影同学的一封信
- 缤纷夏日
- 缤纷夏日(日记7.21-7.27)
- 如何做好人行内审综合分析工作
- 浅析国家审计机关在权力制约和监督方面的作用
-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机制的思考
- 现代审计与审计现代化
- 企业会计舞弊与审计
- 内部审计在改制企业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解析
- 规范审计基础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 浅论网络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 对内部审计处罚权的探讨
- 浅议存货审计
-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 国家审计公告的法律研究
- 加强廉政建设 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 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 《孙权劝学》多义词辨析
- 《孙权劝学》成语
- 《孙权劝学》问题探究
- 《孙权劝学》中心思想
- 《孙权劝学》结构分析
- 《孙权劝学》通假字
- 《孙权劝学》文言知识
- 《孙权劝学》写作特点
- 连环画《刮目相看》
- 《孙权劝学》判断下面各句是什么语气?
- 《孙权劝学》写作借鉴
- 《孙权劝学》古今异议
- 《孙权劝学》词语解释
- 《孙权劝学》写作特色
- 《孙权劝学》课文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