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6
中国人的孔乙已情结──暑假读书有感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两文虽出于不同时代的吴敬梓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巨匠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效。现将二者的不同点比较如下:
1、写作时代不同,但其主题相同。《范进中学》写于18世纪中期清王朝由盛转衰,卦建社会已日趋崩溃的时期。清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一方面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诱惑、毒害读书人;一方面又施行残酷的文字狱,迫害读书人。而《孔乙己》写于1913年。正值辛亥之后,“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尽管二文相差二百年,但因其作者都对封建科举制度危害有深刻认识并深恶痛绝之,所以他们各自在文中塑造了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的典型形象,描述了范进、孔乙已的不同遭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2、主人公的遭遇不同,但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必然结果,范进从20岁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直到54岁才中举,由此彻底改变了家道贫寒的窘境,使乡邻和丈人刮目相看。而孔乙己也是很早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的,但至死“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反而因为偷窃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以至最后是死是活无人过问。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文化、科举制度毒害颇深的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但一个终于爬了上去,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而另一个始终没能爬上去,穷极潦倒,默默地消失于人间。尽管他们的遭遇不同,却都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两种必然结果。
3、主人公周围人物的态度不同,却都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反映。范进中学前后,乡邻的态度截然不同。中学前,范进家境贫穷,家里甚至连做早饭的米都没有,母亲饿得两眼昏花,只好让范进去集市卖了生鸡换米度日。范进穷困到如此地步却无人过问,而范进的中举子报刚到,乡邻们便拿了鸡蛋、白酒,背了米,捉了鸡来,连张乡绅也来拜访。特别是范进的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学前后由骂到捧的前倨后恭的态度,充分反映了当时势态炎凉的杜会现实,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而孔乙己则因终未能爬上去,成亨酒店的人们,从店主到伙计,从大人到小孩对孔乙己有的只是嘲笑:笑他没有考取功名,笑他穷极僚倒,笑地迂腐。这笑声揭示了人们多么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这笑声反映了人们中毒何等至深。
4、表达方法不同,但都有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咸亨酒店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叙述了孔乙己后半生的不幸遭遇,刻划了他热衷功名、自命清高的迂腐性格,揭示了辛亥革命前中国封建社会冷酷的社会现实。《范进中举》则是集中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心理、地位、生活的变化,采用夸张和讽刺手法,着力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欢喜而发疯的情状,刻划了范进热衷功名的性格,反映了当时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两文尽管表现手法不同,但都有力地抨击了科举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药剂师”妹妹
- 她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 我的同学
- 妈妈
- 我和你
- 罗恩,你的名字是善良
- 这就是—我
- 抓拍表姐特点照
- 蚂蚁的守护神
- 爱看书的我
- 可爱的山林
- 老爸的“梦中情人”
- 不一般的老师
- 老师拖堂
- 我家的“狂”
- 江苏发展国际服务外包述评及展望分析
- 基于预算管理的角度行政单位内部报告体系研究
- 国有林场经营的新思路讨论
-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 中国经济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机遇和挑战
-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讨论
-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 关于晚清江西对外贸易对江西商业的影响分析
-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经济增长有七大内在动力
- 关于社会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用研究分析
-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关于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文献综述试论
- 农业补贴政策必须注重创新支持机制讨论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学案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