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孔乙己》疑难解析
1、小说用“孔乙己”作人名和题目有什么寓意?
孔乙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绰号。鲁迅为什么要用绰号作人名呢?1919年3月,鲁迅在写完这篇小说时曾有过说明。他说,“在这时候──便是忽然有人用小说盛行人身攻击的时候。大抵著者走入暗路,每每能引读者的思想跟他堕落:以为小说是一种泼秽水的器具,里面糟蹋的是谁,这实在是一件极可叹可怜的事。所以我在此声明,免得发生猜度,害了读者的人格。”这段话说明孔乙己这个人物是作者经过艺术概括的典型,而不是借小说中的人物来作人身攻击。然而,更重要的是采用这个人名与创造人物和表达主题有密切的关系。孔乙己,这三个字是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而来。这六个字本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已”改作“己”,因此成为“半懂不懂的话”。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名字,正是对这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同时也是对孔家店的蔑视和讽刺。鲁迅用这个人物的绰号作为小说的题目,给作品定下了讽刺性的基调,具有鲜明的反孔色彩。
2、孔乙己的生活环境及其如何成为科举制的牺牲品的?
小说的1~3段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鲁镇,进而介绍主人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风情。酒店的格局与别处不同:做工的短衣帮只能靠柜台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有钱人才能踱进隔壁房子要酒要茶慢慢坐喝。从买酒的钱币(铀钱),从人们的服饰(短衣、长衫),从喝酒的方式,排场(一外一内,一站一坐)可知,本篇故事是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江南小镇。在那样的时代,社会贫富差别悬殊,富者不劳而获,过着闲懒寄生的生活,而劳苦大众虽日以继夜地劳作,仍过着贫苦艰辛的生活。在这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统治者为维护他们的统治,不但用封建礼教束缚、麻醉、毒害人民,而且用科学制度笼络人才。读书人为追求功名利禄而参加科举考试,一次考下去,还得等上三年,所以成千上万的读书人考白了头,成为科举制的牺牲品。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3、作者如何用“笑声”表达创作意图、表现小说的主题思想的?
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充满泪痕悲剧,但孔乙己周围的人们对他的不幸却是充满快活的笑声。《孔乙己》中的“笑”,实是对于国人精神状貌的写照。他们笑他脸上和心灵上的伤疤,甚至笑他残废的身体,这种幸灾乐祸的态度,映衬出“笑声”的残酷性,实际上是揭露旧社会的冷酷无情。“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孔乙己的不幸,成了人们饭余酒后的笑料,甚至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也是一个引人开心的笑料。在这点上,贪婪的掌柜、冷漠的酒客(包括长衫帮和短衣帮)、善良的小伙计、天真的邻舍孩子们对他的讥笑都是一致的。笑声有着普遍性,即社会对苦人冷漠的普遍性。不过,身份不同的人笑声也有区别:掌柜和酒客是寻笑、“取笑”,小伙计是“附合着笑”,邻舍孩子们是“听到笑声,也赶热闹”。“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长久没到酒店了,是死是活,谁也不关心,只有掌柜还记住:“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他的生命还不值“十九文钱”。这是多么冷漠的社会,这是多么无情而又麻木的人们啊!
在《孔乙己》中,这“笑声”反映了社会上一般人对不幸者的冷漠态度,这“笑声”也照出了群众愚昧麻木的灵魂。被笑者和笑者都是被封建社会吃掉了灵魂的人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校园里的平安机器人
- 游航天奇观
- 夏
- 别忘了,自己是龙的传人
- 我和麻雀的故事
- 立秋
- 下棋
- 捉迷藏
- 新时代的中国龙
- 蚂蚁搬家
- 我的烦恼
- 草,我不喜欢你
- 下象棋
- 第一次升国旗
- 第一次包饺子
- 试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 浅谈兴趣教学法在职高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化作用
- 浅议外语语言学习焦虑与大学英语教学
- 浅谈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
- 浅谈高职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初探
- 浅议语言学习理论与口语教学
- 浅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浅议元认知与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学习
- 试论英语口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运用
- 浅谈培养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
- 浅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英语专业语法教学改革研究
- 探析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试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 试论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 试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
- 25 短文两篇
- 26珍珠鸟
- 19观舞记
- 28华南虎
- 25短文两篇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 29马
- 28 华南虎
- 20口技
- 20口技
- 27 斑羚飞渡
- 29马
- 21伟大的悲剧
-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24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