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4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法及其作用。
2、通过加强朗读练习、理解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认识“变色龙”这一欺下媚上、趋炎附势、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认识沙俄专制制度的腐朽。
【教学构思】
1、本文没有太难的字词,个别字词如有读错现象,可在课堂上由学生互教互学,事先不需布置预习。
2、本文写作年代距今久远,又是外国作品,学生可能感到陌生,为避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于笼统,可引导学生研究课文第一段,使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获得形象、具体的认识。
3、运用对比进行讽刺,通过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是本文的重点,后者又是难点。教学时,可从对比入手,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对比,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以加深对对比的理解。人物语言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而对比又恰恰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把人物语言与对比结合起来分析,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4、教学思路:
可以从“变色龙”这个题目入手,紧紧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其特点,“变”的外在表现(对比)及“变”的内在原因(为什么变),步步深入,从而完成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
一小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引入新课
先由学生从动物学角度简单介绍变色龙,要求注意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怎么变以及变的作用,然后顺势引入新课。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暗示本文的教学思路。
二、讲读课文
1、设疑:教师交代本文的主人公以及他所办的“案件”,然后设问:这位警官将会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呢?
2、指名读1~8段,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位警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想一下,听说狗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以后,他会怎么做?
3、学生回答后,朗读10~13段,要求同学对照自己的设想,初步理解警官“变”的特点。可要求学生分析第8段,找出奥楚蔑洛夫想“变”的一些征兆。
⑴ 说话的语气──装腔作势
⑵ 调查的重点──狗是谁家的
4、继续指名读课文14~24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的词语,再把这部分内容看一边,然后说说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有无变化?怎么变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指名让学生推测故事的结局,(估计会与原文相吻合)再接着读完全文(这一步骤,在课堂结构上同第一次推想遥相照应。同时,学生的两次推想意见由异趋同,鲜明地反映出对奥楚蔑洛夫“善变”性格的了解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6、总结奥楚蔑洛夫的特点:狡猾善变,见风使舵。
这一步应注意:
⑴ 直接由学生总结特点,困难不小,可提醒学生注意板书,找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变化的规律,然后总结。
⑵ 对狗的态度实则反映了对人的态度。
⑶ 不同的态度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讽刺了奥楚蔑洛夫的丑态。
7、引导学生看书,明确奥楚蔑洛夫的狡猾善变除了表现在对狗的态度上,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 引导学生找出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知道即可,对狗的态度已详细分析,这一步不作纠缠)。
⑵ 通过“冷”与“热”“穿”与“脱”的对比,了解军大衣的作用。
8、讨论:奥楚蔑洛夫确实是个狡猾善变的人,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反复朗读,体会文章运用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8、10、17、20、27、29段
(不需要都这样做,可分析一些,留一些)
三、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可分三个步骤
1、讨论: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变来变去的呢?
点拨:
⑴ 变色龙为什么“变”呢?
自我保护。
⑵ 奥楚蔑洛夫自我保护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欺下媚上,所以他才“变”。
2、讨论:在这样的警察统治下,沙俄社会是什么样子?重点指导学生研究第一段,从而对当时的社会有一个形象而具体的理解。
(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
3、顺势总结本文的主题:作者创作这篇小说,就是为了塑造一个欺下媚上的奴才形象,借此揭露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四、总结课堂教学的思路
写了谁的什么事?──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变)──怎么变的?──为什么变?──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表现的?(语言描写)
五、布置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鱼到哪儿去了
- 小黄山
- 妈妈真好
- 英语课上的趣事
- 我的笔盒
- 妈妈真好
- 秋天的枣树
- 学骑车
- 我的妈妈
- 双休日帮妈妈扫地
- 小玲进步了
- 妈妈买鞋
- 五彩的秋天
- 扶小树
- 看猴
-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方式创新
- 论《非缘勿扰》将生活剧换上偶像剧马甲
- 浅论侵权法中的防御请求权(1)论文
- 论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关系
- 谈影片《让子弹飞》中的启蒙话语
- 分析地方电视台节目的平民化
- 陈乔恩偶像剧女王的不败神功
- 分析纪录片中音响的功能
- 现在进行时纪录片有预期“等拍”探论
- 浅论环境污染责任的适用范围(1)论文
- 探讨环境权的社会定位问题(1)论文
- 论电视纪录片
- 浅谈我国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立法与完善(1)论文
- 论商标侵权中的“反向假冒”及其法律规制(1)论文
- 有关事实劳动关系的思考(1)论文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三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十四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九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六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十一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七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十一【附反思】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十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四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一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二
- 《四个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十三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十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