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那树》素质教育新学案

《那树》素质教育新学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3

《那树》素质教育新学案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1、整体感知:

这篇散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描写了早期的大树、近期的大树和现时的大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作者以第三人称客观地叙述大树的故事,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表情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长,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2、学法引导:

本文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需要反复阅读和认真揣摩、品味。既要把它当做语文材料来看待,学习它的遣词造句、精妙构思,又要把它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看待,培养自己正确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由于本文思想深刻,感情含蓄,所以朗读时感情不宜过于强烈、奔放,而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因此要注意把握情感分寸。

3、审美鉴赏:

含蓄隽永的语言美。

本文作者对树怀有深深的敬意、赞颂,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给大树带来令人痛心的命运怀有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但文章没有采取直白的议论和直接抒情的笔法,而是代以客观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既真挚感人,又意味深长。比如,写电锯锯树时:“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本来很平常的一件事,却描写得令人惨不忍睹。把锯树说成“屠杀”,把锯树人说成“刽子手”,把清理废墟说成“葬礼”,从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爱憎褒贬,含蓄地揭示了锯倒一棵亲近人类、善待人类的大树,有违仁义之心地思想。而借清道妇之口讲述蚂蚁国大搬家,使场面更是充满悲壮的气氛,其实动物王国的恻隐之心正是作者的恻隐之心地体现。

4、重点难点突破:

⑴ 从作者描写工人伐树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设计此题,意在训练对关键语句的揣摩能力,培养语感。

参考答案:含蓄地表达作者愤恨、悲哀之情。

⑵ 怎样理解文中所写的蚂蚁国的故事?

析:设计此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加深认识,体会作者选材、谋篇的匠心。

参考答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对“那树”饱含着崇敬之情。在写到“那树”惨遭砍伐的悲剧场面时,引用当地人的传说,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推想其用意似在于:一是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二是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怀着敬意来写这件事,字里行间带着深情,如“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让人看到老树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把蚂蚁国民认作一个民族,就像人类一样的民族,显然是怀着敬意的。

⑶ 对文中那树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请就此展开讨论。

析:本题要求通过认真阅读和思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课文的主旨。并大胆地表达个人的看法。

参考答案:那树经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最重要的,它绿化大地,荫庇百鸟,护佑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还有预知自己命运的功能,在自己面临杀戮时,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迁徙,表现一种爱心,一种高尚的品格,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价值。

作者对那树怀有深情,认定大树的价值和品格,交通专家却认为它有害无益。个人看法(略)

⑷ 在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析:此题旨在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学会迁移,学会分析和思考。

参考答案:略

二、自学阶梯评估

1、达标训练:

⑴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屹( )立不动 倒坍( ) 引颈受戮( )

豁然开旷( ) 虬( )须 周道如砥( )

⑵ 语句“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中“咬”“骨粉”和“呻吟”这几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⑶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假如没有了绿,小鸟就没有了家园,我们目之所及全是灰白色,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⑷ 文章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描写早期的“那树”的?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

2、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①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

②计程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树旁的公共汽车站搬了,树下的水果摊搬了,不远处的幼稚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子也不落下。那一蓬蓬叶子照旧绿,绿得很。

③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廿万个脚印,任凭在那枝丫间跳跃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礼,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④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60英里的速度,对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

⑴ 第①段中“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来”,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

答: 。

⑵ 第③段中说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 。

⑶ 从全文看,上帝对那树施洗礼时所说的话,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

① “没实现”的是什么?

② 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

⑷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两段写那树虽老但生命力依然旺盛,这些内容为后文写它被锯倒并被肢解分裂作了铺垫,从而引发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B、第④段“电锯从树的躁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运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大树的惨遭砍伐,表现了人的愚昧和冷酷。

C、本文描述了那树很久以来,一直默默奉献,最后毫无怨言地引颈受戮的过程,歌颂了它的献身精神,体现了一切都要为了发展的主旨。

D、通篇不发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是本文一大特点。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⑸ “老树是通灵的,他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他们远征而来。”假如你是蚂蚁家族的一员,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些什么?(不超过100字)

3、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杜鹃

郭沫若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936年春

⑴ 文章前四段作者主要概述了 。

⑵ 简述杜鹃鸟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⑶ 用文中一个成语概括杜鹃鸟的丑恶品质: 。

⑷ 对文中“现在”的“人面杜鹃”所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当时侵入中国的日本侵略者。

B、当时社会上穷凶极恶的杀人犯。

C、当时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D、当时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反动文人。

⑸ 你认为作者写作目的是什么?

三、资料下载

散文家王鼎钧。

美华文坛上主要散文家之一的王鼎钧先生,1925年生于山东临沂,自幼受中国古典文学的薰陶,15岁就写过《聊斋志异》的试评文章。后从大陆至台湾,七十年代末定居于美国纽约。四十余年的不懈写作,著述丰硕,共出版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达五十种,以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仅是七十年代以来就出版了散文集(含杂文)《情人眼》(1970年)、《开放的人生》(1975年)、《人生试金石》(1976年)、《我们现代人》(1977年)、《碎琉璃》(1978年)、《情话》(1979年)、《海水天涯中国人》(1982年)、《别有一番滋味》(1984年)、《山里山外》(1984年)、《看不透的城市》(1984年)、《左心房漩涡》(1988年)、《灵感》(1989年)、《两岸书香》(1990年)等。

王钓钧的散文取材于广博深的生活素材积累,成文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冷静思者和反复品味,因而无论是抒发感情、记事状物、描述游踪,还是谈古论今、评议时政,褒贬善恶,都显示出散文的思辨性、哲理性与美学追求。他著名的“人生三书”(包括《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和《我们现代人》三个散文集),最能显现王钧散文的哲理蕴涵。除此之外,他有一类散文属于“咏物寄意”,用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作家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领悟。散文《那树》是咏物寄意的代表作,写的是一棵历经沧桑却仍以华盖般的浓荫供人乘凉的都市老树,不是自然枯萎,而是被定为“妨碍交通”罪,惨遭连根拔除。作者的寓意似是:那棵老树象征悲壮的人生,意味着工业文明血腥地征服了农业文明,也昭示着时代潮流对一切传统事物的冲击是不可逆转的,就连街区百年老树也遭灭顶之灾。还有一类散文是以魂牵梦绕的“乡愁”为基调,在《碎琉璃》和《海水天涯中国人》等散文集,王鼎钧这位异域飘泊、历尽人间甜酸苦辣的老人,对大陆故土的思念,对往昔岁月的忧伤,对离情别绪的写照,真是倾诉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节选自《美国华文文学刍议》 作者:李君哲

【自学阶梯评估参考答案】

1、达标训练:

⑴ yì tān lù kuàng qiú dǐ

⑵ “咬”“骨粉”和“呻吟”这都是描写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则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本来这几个词语不应当用于此情此景,但作者富于创造性,故意用这几个词语来描景写意,表达对伐树人的愤恨,所以它们在这种特殊的语境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⑶ 略

⑷ 三方面的内容是:

① 大树有奇特的容貌;

② 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

③ 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

大树状貌不凡,实为世间珍奇之物,又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一种平和、安详的精神;大树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甚至有某种特殊神性,自久远的年代以来静静地、默默地庇护着人类。作者对“那树”充满了敬意和赞美之情。

2、能力提高:

⑴ 人类的建设活动,虽然速度很快,但也在不断地破坏着自然环境,这暗示了那树最终的命运。

⑵ 那树长久在这里生长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

⑶ ① 没实现的:死复绿

② 人类在进行建设时,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⑷ C

⑸ (略)答题时自由想象。鼓励并赞赏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3、开放探究:

⑴ 杜鹃在中国以及东方诸国文学上所占的地位。

⑵ 杜鹃是一种灰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它不筑巢,却把卵产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孵化出来之后将莺雏挤出巢外,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

⑶ 欺世盗名

⑷ B

⑸ 告诫人们要认清杜鹃凶残的本性,和与它相似的“人面杜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
小河
你的微笑
看爸爸烧菜
菊花
假如我是老师
这件事令我感动
我的笔袋
妇女节
含羞草
我真的很累。。。。
可爱的小白兔
白兔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日记
卫生局工作计划
区农业科技服务团驻村科技服务工作总结
卫生局二00五年度工作总结
卫生局2005年度工作总结和2006年度工作思路
社区综治工作总结
公司2006年工作总结
十年辉煌 泷泊巨变
税务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回头看”总结
规范重大案件审理 促进稽查质量提高
县2006年度防汛抗旱救灾工作总结
浅谈如何提高税务协查质量
2006年上半年卫生局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卫生局工作总结
人寿保险公司工作报告
医院门诊部2006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思路
简析科学实验中的修辞问题
论析公民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构
关于社会诚信缺失的理性思考
大力推进财政职能的转换
论析社会诚信的构建渠道
论析知识社会与思维更新
关于社会诚信缺失的思考
当代社会诚信培育解析
论地方税制改革的路径依赖
对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教育公平实践主体的启示
加强税收优惠管理
我国国债规模国际比较分析
论析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库恩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王屋山道教“第一洞天”的生态伦理思想初探
加入WTO对地方财政的影响及对策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及点评
璀璨南海  西沙群岛
如诗如画神秘西沙
西沙群岛主岛永兴岛
吃人的美洲虎鱼
《富饶的西沙群岛》多音字组词
神秘而美丽的西沙
参考资料
大海里的“鱼医生”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在欣赏中体会美 从朗读中感悟美
西沙群岛
“拣”字用得好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海底雨林”
西沙群岛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