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地下森林断想》分层阅读教学

《地下森林断想》分层阅读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地下森林断想》分层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地下森林断想》一文语言精美,情景交融,思路清晰,想象丰富,托物寓意,寓意深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采用分层阅读法教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还可以教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习得一些阅读技能,提高阅读的质量。

一、随意浏览──粗知大意

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的第一步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的大概。”受学生自身认识经验、心理特点等诸多因素制约,学生阅读兴趣千差万别,对部分阅读材料还会产生排斥心理,《地下森林断想》一文篇幅较长,读者容易滋生畏难情绪,鉴于此,设置随意性浏览作为阅读第一环节,能激发学生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克服上述阅读的障碍,激活阅读兴趣。

活动设置:

1、学生随意浏览文本,就像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或文学作品一样,勾画出最喜欢的文段和句子。

2、把自己读后最明显的感觉或最有价值的收获概括起来。

3、用“我阅读文本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的句式说话。

(设计意图:有效排除学生畏惧文本的心理障碍,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在纯自然状态下走进文本,随随便便勾画,自自然然感悟,轻轻松松概括,舒舒服服说话,有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定向跳读──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指向,有目的地勾画一些有助于理清思路的句子、段落,为学生深层次地阅读和探究搭建一个信息平台。

活动设置:

1、跳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结构意思转化的段落和句子。

2、指名学生读出勾画的内容,教师点明关键。

3、学生思考,划分段落结构,并概括大意。

(缺失教学目标的引领,导致学生阅读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或信马由缰,不得要旨。跳读文本,不是随心所欲、目无目标、蜻蜓点水式的乱读,教师要求学生着眼于整体,不拘泥于局部,可通过阅读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段等内容,把握文章的基本思路,明确思维指向,形成鸟瞰式状态,产生一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感觉,激发其积极探究的强烈冲动)

三、探究性研读──援疑质理

学生通过浏览和跳读两个层面的阅读过后,逐渐逼近认知对象的本质核心,提高了感悟文本的敏锐性和穿透力,文章结构初次呈蓬松状态的海绵体结构,可以渗透读者的价值取向、情感经验,阅读者思维张显个性、渐入深入剖析的理性思考境地。

活动设置:

1、文中有很多问句,其类型和作用有什么异同?

2、地下森林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生命历程?

3、你自己还发现了什么问题?说出来,全组讨论解决。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倘若一直停留在表面上,获得地只是感性的表象认识,教师借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由此自然激发其发现欲。上述三个问题,实际上是从探究向发现的纵深过渡,完成阅读的高效、有效和正面效应;另外教师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空间,于合作探究中释疑、生疑,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启发,思想互相碰撞,问题迎刃而解,并溅放出创造的火花。)

四、品味语言──欣赏美点

鉴赏能力是对作品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能力构成中,是对文章理解基础上的高层次的阅读,《地下森林断想》是一篇散文,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领会散文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是欣赏本篇文章的关键所在。

活动设置:

1、课文的语言很美,究竟美在哪里?请同学们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感悟,用你的语言来描述,用你的感情去体验,并用……这句话很美,美在……的句式作简要的分析。

2、仿照这些美句造句。

3、地下森林的形象很美,它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一层次的阅读,设置第一个问题的目的是:通过对语言美的欣赏,重点让学生品味描写景物的美句,在心灵感悟与情感体验中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共鸣,于景中悟出情来;仿美造句练习,旨在指导学生深刻领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含义,学会“景中寓情,情因景生”的写法;设置第三个问题,其出发点则为:文章以作者赋予的地下森林之不屈精神、奉献品质,以此贯穿全文,组织材料,帮助读者弄明散文的特点。)

五、拓展性联读──揭示哲理

活动设置:

1、回忆《爱莲说》《马说》《我家的小桃树》《天净沙·秋思》等文章,想一想,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2、《地下森林断想》一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仅仅是描述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和现状吗?

3、地下森林默默无闻,阳光不给他光辉,火山让他不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迹,他身处逆境,没有屈服自己的命运,历经磨难,终于发出“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而荆棘丛生,时而狂风暴雨,不可避免地要遭遇许多坎坷,那么,地下森林的哪些品质能激励我们在逆境中崛起,胜利远航呢?

(教师引导学生联读了运用托物寓意手法的同类文章,在横向联系知识内容时,作者的写作意图就见山露水,读者很自然地悟出了蕴含其中的哲理。)

六、比较性辨读──完成作业

比较阅读杨炼的《地下森林》和课后练习三有关介绍“地下森林”的文字,与本篇课文作比较,然后辨析异同。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与祖国共成长
寒假
我的遥控飞机
美丽的祖国
感受国庆60年
父爱
自己
冬天
故宫导游词
过小年
过年之前
Changs in LiMing’hometown(李明家乡的变化)
读《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有感
美丽的秋天
送给妈妈的贺卡
2011年销售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工作总结报告模板
2011教学工作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度工作总结标准范文
护士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度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样本
2011年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党员年终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怎么写
2011年工作总结怎么写
2011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2011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模板
2011年个人述职报告
2011年度工会工作总结
地方税费的改革国际比较与借鉴
我国与逾70国签协议 部分境外收入免双重征税
市场经济与依法治税 (会员资料)
关于哈耶克的“真个人主义”理论探析
德国房地产评估的考察与思考
论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宗教思想的历史地位
浅谈生态美学的“反现代性”研究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
市场经济与依法治税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对税收检查规范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税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哈特曼模型
与税收筹划有关的若干理论问题
托马斯·莫尔宗教思想论析
税收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
主战坦克
坦克的由来
中国古代兵器纵谈后记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与评析
大象和苍蝇
坦克知识
中国古代兵器纵谈
轻型坦克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兵器纵谈序言
黄水清简介
盲人问太阳
坦克的首次使用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实录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