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2
《枣儿》疑难解析
1、本文把时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枣儿”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红枣儿树下,老人思念亲人的场景交待,枣树为背景,“枣儿”是全剧的标题,并以“枣儿”贯彻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2、“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3、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
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枣儿小时候的事: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只顾摘枣竟尿了老人一脖子,枣儿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偷枣而长出小枣树的事、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故事。老人在谈话中“沉思”“心事重重”“闪着泪花”,流露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对以往岁月的怀念,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有一种浓浓的失落感。
4、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
老人请男孩吃枣,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都表现了老人对男孩的疼爱,表现出了一种不是祖孙而如同祖孙般的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也折射出他对儿子的亲情。
5、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
剧中的老人首先是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他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老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其次他是具有更普遍意义的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不失爱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6、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朝霞
- 秦始皇玩电脑
- 感受友谊
- 美,在我们身边
- 童年趣事
- 回忆西冲
- 我的成长
- 迎接困难的挑战
- 汗水会变甜
- 无奈的旅程
- 篮球风云
- 危险的旅行
- 奇怪的盆景
- 读书的苦与乐
- 小草
- 比你贵五毛
- 快递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及对策
- 搞笑农场 2014年3期
- FM调频106.8
- 浅议我国遗产税的开征
- 假戏真做 2014年4期
- “顺丰”王卫不告诉你的6件事
- 遗失的边界
- 照片中的冰雕
- 指尖上的传奇
- 一札假期 2014年4期
- 隐形的翅膀
- 闺密的烦恼
- 寒假生活趣趣看
- 纯白心事 2014年3期
- 《看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 《与诗同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 《顶碗少年》教学案例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 《毛主席看戏》教学设计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 《螳螂捕蝉》教学片断及教学反思
- 《毛主席看戏》教学设计
- 《军犬黑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 《看戏》教学设计
-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片断及反思
- 《顶碗少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 《藏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