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孟子〉两章》测试题
一、给黑体的字注音
1、失道寡( )助
2、傅说( )
3、胶鬲( )
4、畎( )亩
5、人恒( )过
6、亲戚( )
7、行拂乱其所为( )
8、舜( )
二、解释词语
1、七里之郭( )
2、池( )非不深也
3、兵( )革非不坚利也
4、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5、亲戚畔( )之
6、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
7、人恒过( ),然后能改
8、入( )则无法家拂士
9、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
10、曾益( )其所不能
1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喻( )
12、得道( )多助,失道寡助
13、征( )于色,发于声
14、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
15、百里奚举于市( )
16、委而去( )之
17、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
三、指出下面各句中黑体的字相当于哪个字并解释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解释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管夷吾举于士
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7、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五、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春秋末期人。他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大师。
2、《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等的书,共七篇。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 叫《孔子》。 ( )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 》。 ( )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议论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 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中心 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六、作者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那么,作者正面的观 点是什么?写出原文(从其他段找),并译成现代汉语。
七、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者”指 ,“道”指 ,“君子 ”指 。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的得失决定了什么?(用原文词语概括)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中体现全篇结论的句子是 。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段所举事例六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5、“天”在“降大任于是人”之前,首先怎样作,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作者是用什么来证明“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点的?请默写出原文。
〖参考答案〗
六、作者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那么,作者正面的观 点是什么?写出原文(从其他段找),并译成现代汉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七、填空
1、施行仁政的君主,王道仁政,得到者
2、助的多寡
4、得道者多助,失道 者寡助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必先苦──所为,动心人性──不能
6、三里之城──而不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爸爸
- 尽职的组长
- 谢谢李老师
- “火山爆发拉“
- 我的哥哥
- 老人......
- 手
- 我的妈妈
- 我的同学N种性格
- 我家的“奥运五环”
- 我的表弟
- 家伙自信心不小――我的自白
- 我心中的好老师
- 我是胆小鬼
- “调皮“老爸
- 3D时代下的新型复制
-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 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中的证明问题
- 公证制度改革相关问题探讨
- 浅谈律师在刑事案件中的风险防范以及诉前准备
- 聘金的法律属性以及返还制度研究
- 论依法治国对实现权力阳光运行的重要意义
- 论我国死刑赦免制度的完善
- 浅谈保障律师会见权与检察工作
- 试分析刑侦技术中指纹痕迹的检验
- 中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演变及其完善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与完善
- 浅析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之可行性及几点建议
- 发展民生事业应从预防和打击村干部职务犯罪入手
- 8《卡罗尔和她的猫》
- 10《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 《语文园地三》
- 8《卡罗尔和她的猫》教学设计之二
- 10《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五
- 10《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 13《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之二
- 13《动手做做看》
-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之二
- 12《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
- 10《葡萄沟》教学设计之六
- 8《卡罗尔和她的猫》教学设计之三
- 9《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 9《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三
- 10《葡萄沟》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