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精彩片段
【导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引用史实阐述道理,逐层推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人若要担当大任、国家若要永存必须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识。我从人的成才问题入手切入论述部分的教学,与学生一道巧弹琵琶、妙释文义,师生共同完成了一次难得的旅行。
【实录】
师:同学们,舜由农民成为君王、傅说由泥水匠成为国相、胶鬲由商人成为良臣、管夷吾由狱官成为国相、孙叔敖由隐士成为令尹、百里奚由俘虏成为大夫,他们从平庸者成长为国之栋梁的历程是艰辛的,没有条件的储备,没有伯乐的发现,他们不可能完成这一转变。一个人若要担当大任,他必须有怎样的储备呢?他应不应该展现自己的才能?这两个问题,孟子是怎样认识的呢?请大家自读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填写以下表格。
经历磨难 储备相应条件 所起作用 是否显才 苦其心志 稳重的性情 动心忍性,益其所不能;知错就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劳其筋骨 健康的体魄 饿其体肤 坚强的韧性 空乏其身 正确的钱财观 行拂乱其所为 不屈的斗志
(多媒体出示表格:将“经历磨难,储备相应条件,所起作用,是否显才”四大栏目展示出来,并留出相应空白让学生填写。采用先学生自读自填,再小组讨论探究形成一致意见的方法,由学生自主完成,最后师生共同修正。)
师:担当大任的人,韩愈将他称之为“千里马”。请问,若“千里马”贪图一时的安逸或经不起磨难,不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奋起,它的结局会怎样?
生:成为常马,骈死于槽枥之间。
师:所以,一个人想成才,他应有怎样的意识?
生:有一种想改变现状的意识。
师:这种意识,就是孟子所说的忧患意识。一个人只有在忧患中才能奋起,增长才干。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若这个人具备了担当大任的条件,他应不应该向外人显现自己的才干呢?孟子的观点是怎样的?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多媒体出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说说孟子的观点。
生:孟子认为,应该显示自己的才干。“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中的“作”“喻”表明他的这一观点。
师:大家同意孟子的观点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认为,还有一点,孟子在这里虽未说明,但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人不能到处显才,正所谓“树大招风”就是这个理儿。所以,我想,孟子在文中所说的“喻”,应是在适当时期、适当地点,遇到适当人的时候才有的行为。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从我们对一个担大任的人的成长历程分析来看,他应有稳重的性情,他所经历的磨难告诉他,才美要在适当时候才能外现。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伯乐的注意。
师: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生:姜子牙遇文王就是如此……
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才需遇到识才之人才能显示其才,千里马要在伯乐面前显示千里之能。人时时刻刻处在忧患之中,你有了才干,还要忧自己如何才能被“伯乐”相中,人尽其才。一个人只有在忧患之中才能生存发展,那一个国家呢?……
【小结】
本设计之妙有三:一是摆脱了古文教学中翻译教学的藩蓠,变传统为创新;二是把学生对成才的个性认识和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三是衔接教学恰入其分,用《马说》内容对相应问题加以佐证,更有说服力。教学过程跳出了传统古文教学的圈子,呈现探究性的特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书的理由
- 老人与海读后感400字左右小学生
- 我爱钱
- 金钱是万能的?
- 人民币单位名称及其由来
- 我的金钱观
- 众说纷纭话金钱
- 知识与金钱
- 正确对待金钱
- 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
- 知识改变命运
- 中学生压岁钱消费情况调查报
- 风流人物故事──男人孟轲
- 钱眼看人
- 我看张爱玲
- 建筑业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
- 我国空间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 美国建筑市场的准入特点
- 设计师数年设计生涯的经验之谈
- 中西方古建筑色彩浅析
- 专家预计未来五年绿色节能建筑将成主流
- 设计思维
- 宫与殿的区别
- 创新住宅的尝试
- 大开间灵活性住宅初探
- 让艺术回到它的本位
- 浅谈建筑的艺术
- 建筑市场与建筑质量
- 大学生毕业做技术员在工地该干些啥?
- 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 《乡下人家》考点练兵 阅读篇
- 《花的勇气》重点问题探究
- 《花的勇气》范文习作
- 《乡下人家》整体阅读感知
- 《乡下人家》重点问题探究
- 《乡下人家》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花的勇气》相关资料
- 《花的勇气》考点练兵 阅读篇
- 《乡下人家》重点字词梳理
- 《花的勇气》训练素材
- 《乡下人家》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乡下人家》重点字词意思
- 《花的勇气》考点练兵 积累篇
- 《花的勇气》整体阅读感知
- 《花的勇气》作家及作品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