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9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利用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疏通文意;
2、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3、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4、文言字词的理解、积累。
【课前预习】
借助工具书与注释,扫清认读障碍,粗通文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朗读全文(检查以下读音是否正确)
昳
弗
间
2、文意疏通:
⑴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约8分钟后请三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将前三段译为现代汉语,不对的地方请其他同学指出、纠正)
⑵ 教师整体梳理文意,如同学对文中的字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请举手提问,全班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梳理文意时强调以下字词)
3、将全文再朗读一遍,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一讲本文的故事情节。(两分钟准备)抽2~3名学生讲述,检查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在把握文章脉络的前提下,分句、分段朗读,直至基本成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品味探究
1、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
明确:邹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比较,在暮寝而思之后,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国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进谏。
2、突出了邹忌什么性格特点?
明确: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勤于政事。
3、邹忌进谏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明确:邹忌能进谏成功有两个关键:一在于他说话的艺术与技巧上,他巧妙地将自己的妻,妾,客人与威王的宫妇,群臣,邻国进行类比,轻而易举地让齐王明白确实受了蒙蔽,二是纳谏者齐王有谦厚开阔的胸襟,重贤而又明理。
4、这突出了邹忌的什么特点?突出了齐王什么性格?
明确:邹忌──善于言辞。从自己的生活出发,以类比推理,得出结论。语言委婉,易于让人接受。齐威王──重贤明理。
5、邹忌进谏的结果怎样?
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下令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受上、中、下赏。进谏的人数由门庭若市—时时间进—无可进者。最后其他几个国家皆朝于齐,乃至于战胜于朝廷。
小结: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人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
三、拓展迁移
1、学习本文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可从邹忌与齐王二人的品德修养和邹忌的语言艺术两个方面来谈,也可从其他方面来谈。)
自己独立思考后再全班交流。
2、你还知道哪些通过说话的技巧而取得成功的故事?
3、古今中外类似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的人还有谁?你能讲给大家听一听吗?
(学生思考后举手讲述,教师给以鼓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小妹妹
- 雨
- 游海洋馆
- 难忘的一件事
- 春游
- 书包村里的故事
- 捉迷藏
- 《西游记》读后感
- 小羊暑假旅行记
- 摘草莓
- 放风筝
- 日记
- 赏云
- 书包村里的故事
- 日记两则
- 西藏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一)(1)论文
- 城市道路坡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分析
- 论民事证据上的推定
- 具体细致方传神
- 我国刑事诉讼设立沉默权规则的必要性
- 轨道交通的噪声来源及降噪措施
- 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探讨
- “举一”与“反三”——谈谈对教材和习题答案的一点看法
-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
-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体会
- 噪音污染:损听力 伤视力
-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危害及对策
- 成为一名地理教育专家
- 对普通高校女子健美操课的分析与研究
- 浅析西藏面对知识经济的对策(1)论文
- 《荆轲刺秦王》教学杂谈
- 《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的生成带给我的体会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荆轲刺秦王》教学浅思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当课堂遭遇“越轨”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石激起千层浪──《荆轲刺秦王》教学案例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 文言文阅读四步法在《荆轲刺秦王》一课的应用
- 《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赤壁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