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点燃兴趣,寓实于活──《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心得

点燃兴趣,寓实于活──《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心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点燃兴趣,寓实于活──《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心得

“不要把语文课上得太像语文课”,两年前,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读到毛荣富老师对一些青年教师说的这句话时,就觉得它闪烁着语文教学思辨之光,颇值得寻味。的确,“太像语文课”就把课限定死了,没了个性也就失了灵气。语文教学要讲究“活”,要让学生提得起兴趣;语文教学又要讲究“实”,要让学生真正有所得。只活不实,易流于表面花哨;只实不活,又会显得呆板枯燥。今天,我走上这三尺讲台,愈发觉得活和实的有机结合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尤其是上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之后。

长期以来,古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对文章思路、内涵及语言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事实上,记忆中的中学古文就是老师讲学生记这么简单。初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不可避免地受着这种记忆的影响。

在6班上课时,先让学生读,然后逐句翻译,我纠正;特殊句式学生找,我讲;到了讨论本文的思想内容时,学生分析,我总结。结果是:一个累得唇焦口燥呼不得,一个没精打采得合上渴睡的眼。课后,我取出教案想:知识点是落实了,可是为什么学生不爱听?是形式的问题,还是……?想起师父说过,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于是,拿来教材,再读几遍,又想:如果我是学生,这篇文章什么最吸引我?结果发现,首先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本身,其次是其简洁生动的语言。至于字词,因有故事情节的辅助,并未构成多大的障碍。有了这些发现,我着手修改了教案,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在5班上课前,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归纳整理文中的文言现象,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特殊句式。这项工作似乎比较死,但我以为这是打基础,学生自己整理,印象深刻,虽“死”却“实”。课堂上,因有了前车之鉴,我决定让学生动起来:来一次小小的比赛,看哪组同学自拟的阅读检测题又快又好。学生是最好动不过的了,一听说要比赛,别提有多起劲,只两三分钟功夫,就有同学上黑板出好了题,其他组也不甘示弱。比赛很快结束了,我依据黑板上的题目进行讲评,间或插入一些问题,此时学生们尚处于兴奋状态,反应特别敏捷,对于我的提问也能随声应和,师生配合相当默契。

设计这一比赛,一是为了使课堂“活”起来;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好腾出更多的时间细细体味文章的妙处。

众所周知,《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所以吸引人,一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戏剧性。百余字的小故事中,居然起起落落,不止一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其构思之精巧可见一斑。二是笔法极为简峭,可谓精练生动,灵活多变。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妙处呢?根据本文戏剧性较强的特点,我决定让学生表演。有人说,没有比扮演著名的科学家去学科学,或置身于历史环境中去学习历史更快捷有效的了。同样,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莫过于让他们进入角色。于是,课前我布置了表演的任务,要求两组同学以课文为剧本表演,两组同学以翻译的现代文为剧本表演;要求除旁白外,演员必须熟记台词。课上,我抽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带着两个问题观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二、邹忌的这一次进谏为何能成功?开始表演了,两组同学各展才华,小品演得十分精彩。通过对照,不少同学发现了问题,如第二组的“邹忌”在语言表达上,明显不如第一组的变化多,三问几乎都是:“我和徐公哪个美?”(虽然学生聪明地用“帅”“漂亮”来替代“美”以避免重复,但听上去这三问并没有多少区别)所以,当第三问说出时,在座的同学都不由得笑出了声。表演一结束,趁热打铁,就表演讨论了原文的语言特色,然后再因势利导,分析了邹忌的进谏艺术,肯定他有勇有谋和齐王纳谏的精神,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没有表演的其他两组同学,强烈要求合作编排一出现代版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我欣然应允,只是提醒他们不要脱离了原著的精神。后来此剧成功上演,让我着实为他们的创造力而惊叹了一番。

教完《邹忌讽齐王纳谏》,掩卷沉思,同样的知识传授,学生的反映却不同,究其根源,大概在于兴趣问题罢。3000年前,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学生不单纯是接受者,更是创造者,因为他们拥有巨大的潜能。既然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那么,教师所要花的功夫主要应在“点燃”上,而非其他。“点燃火把”的火种来自兴趣,而兴趣的打火石就是学生自己,让学生动起来,便能击出火花。倘若在教学设计中抛开传统的束缚,多考虑学生的“兴趣”问题,将实和活有机结合,相信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再次咀嚼毛老师那句看似矛盾的话,又想起方仁工校长也曾说过异曲同工的话:“上语文课,尽量放开上,不要怕被人说‘捣糨糊’”,体会便更深了一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游泳
写信
我家可爱的小鸡
我希望他过个好年
未来的笔
我的同桌
我的爸爸
未来的飞机
美丽的九里岗
校园的夏天
奇妙的画
游阳光公园
第一次挣钱
绿色给人们的启示
我的小伙伴
2011年廉政治准则学习体会
机关干部学习四项监督制度心得体会
团队精神学习心得范文
2021会计个人原因辞职信范文
公安干警学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心得体会
廉政治准则学习心得
廉政治准则学习体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
领导干部纪律教育学习月心得体会
延安精神学习心得范文
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心得体会
“加强党风廉正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一
武警学习纪律条令心得体会
机关干部处学习四项监督制度心得体会
团队合作精神学习心得
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地理课外活动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
走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之路(1)论文
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原则
乡镇财政负债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
谈《社会》课“分析说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异步TTS语音播报技术在高校教务咨询呼叫中心系统的应用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分析综合能力的探讨
中部山区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探析(1)论文
基于语音技术的信息无障碍Web页面实现
把握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
长笛音色感的训练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3
《假如》课文内容
《识字7》课文内容
《从现在开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3
《日记两则》教学设计2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1
《识字6》教学设计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识字6》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