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为此,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学生学法和能力的培养:
1、圈点、勾画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质疑,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解疑,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落实特殊文言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利于运用,以加强文言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由于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和充分预习,整堂课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课堂上,我把“表演”的机会“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体验和感悟的空间,搭建展示阅读个性的舞台,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结果,无论是对文言知识的落实,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场面甚是热闹。不言而喻,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挑战!
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和“二期课改”精神的引领下,我力求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味人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课后,有学生告诉我:“学文言文蛮有味道的,没有了往日枯燥乏味的感觉。”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预设的课堂容量偏多,致使对某些问题的落实难以深入,不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很难利用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课前我跟学生说,这篇文言文老师讲完了是要求他们上台表演的,全班按照小组,分成两个小集体,一二组、三四组对决,结合课上老师的讲解,联系现实生活,把本文改编为一个小剧本。他们可以在小组里面选人,课后进行一定的排练,两节课上完之后,我让他们上来表演,但很遗憾,由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表演不是成功的,其实这是我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方式上课,当初心里有点紧张,怕到时候学生不配合,到时候没有人愿意上来就很糗了。谁知道真的失败了。我想以后在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多采用这样的方法,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做到精心设计,机智生成,让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放风筝
- 小羊暑假旅行记
- 游海洋馆
- 赏云
- 书包村里的故事
- 《西游记》读后感
- 摘草莓
- 捉迷藏
- 日记两则
- 可爱的小妹妹
- 日记
- 书包村里的故事
- 雨
- 春游
- 难忘的一件事
-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
- “举一”与“反三”——谈谈对教材和习题答案的一点看法
- 西藏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一)(1)论文
- 我国刑事诉讼设立沉默权规则的必要性
-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体会
- 噪音污染:损听力 伤视力
- 浅析西藏面对知识经济的对策(1)论文
- 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探讨
- 论民事证据上的推定
-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危害及对策
- 具体细致方传神
- 城市道路坡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分析
- 对普通高校女子健美操课的分析与研究
- 成为一名地理教育专家
- 轨道交通的噪声来源及降噪措施
- 《赤壁赋》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当课堂遭遇“越轨”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说课稿
- 《荆轲刺秦王》课堂教学的生成带给我的体会
- 《荆轲刺秦王》教学杂谈
- 文言文阅读四步法在《荆轲刺秦王》一课的应用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荆轲刺秦王》教学浅思
- 石激起千层浪──《荆轲刺秦王》教学案例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教学反思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
-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