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愚公移山》问题探究

《愚公移山》问题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愚公移山》问题探究

1、读了此文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

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的道理?

《愚公移山》是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3、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⑴ 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⑵ 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

4、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

写此事有两个作用:

⑴ 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 以此之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5、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愚公不“愚”。

⑴ 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⑵ 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⑶ 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

6、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7、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愚公移山困难有:

⑴ 山高而且大;

⑵ 运土石的工具很小;

⑶ 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

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8、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来了
家乡的高庙公园
青岛的冬天美景
读《彩色的翅膀》有感
下雪了
家庭运动会
那一记耳光
玩长隆水上乐园
秋天不一样的校园
暴风雨前后
美的追求
沉醉于迷人的秋色
安平桥
我的“打工记”
游袁寨山景区
中国应谋求在低碳时代新的崛起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走低碳道路需考虑现实条件 不可盲目跟风
全球碳减排:发展权与主导权之弈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从巴厘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态势和原则
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认识
火电“低碳突围”路线图
环境立法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聚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最终协议还需等待
实现低碳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
白洋淀及入淀河流限制排污总量研究
浅谈城市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循环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绿色转型的中国图景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渔夫的故事》教学片段
我们的课能否这样上──《渔夫的故事》教学随笔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 《古诗词三首》学习指导
《桂林山水》中巧妙的结构
《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点拨有时是价值引导──《渔夫的故事》教学随笔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
品味中感动 体验中提升──《普罗米修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