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诵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其中深刻的寓意。

3、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读准下列字音:

仞 惩 塞(惩山北之塞) 迂 汝 曾(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

荷 叩 箕畚 龀 匮 亡(亡以应) 厝 朔

2、读好下边句子中的停顿:

⑴ 惩山北之塞

⑵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⑷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⑸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注释或查字典。

二、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听者发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

三、订正读音

教师逐一出示写有下列字的卡片(或将下列字集中写在一块小黑板上),请学生个体回答,集体订正。正音时,有意识引导学生了解字词的意思。为后边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万仞 惩山北之塞 迂 汝 曾不能 遂 荷担者 叩石

箕畚 始龀 穷匮 亡以应 一厝朔东

四、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放声读一遍课文。教师提示:注意读准字音。

五、读好停顿

教师逐一出示下列语句(制成卡片,或写在小黑板上),请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然后,对为什么这样读作一点解说。其间,随时提示学生会借助注释来读,慢慢培养使用注释的习惯。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六、试译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此时,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七、集体讨论

每一组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全班研究、讨论。意见不一致时,教师适时给予点拨。

待学生没有问题再提,教师提出下列语句,指定学生说出大意,以检查刚才学生们自译的效果,也是将重点突出,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若下列有的语句,学生们已提出,此时教师不必再检查。

说出下列语句的意思和加粗词的意思。

1、方七百里

2、河阳之北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叩石垦壤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7、甚矣,汝之不惠

8、而山不加增

9、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八、听读课文

教师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不看书。

说明:这个环节,是在前面读、译、议的基础上,通过听读,回忆强化学生对课文文意的了解,也是对前面施教内容的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深刻的寓意。

2、积累文言常识。

〖教学过程〗

一、研究内容(讨论如下几个问题)

1、能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的意思吗?

本文写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2、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讨论这个问题,要紧扣课文内容。要点是:

⑴ 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⑵ 下定了决心移山,就毫不动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⑶ 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也说明愚公不“愚”)

3、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回答要点: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于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4、叫愚公的做事并不“愚”,叫智叟的做事并不聪明。课文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

面对困难,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取得成功。能够这样做的人,才是聪明的。

5、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6、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二、词语练习

学生做课后练习。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言常识。先个体做,后全班订正。有条件的,可适当补充以下内容: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返)

汝之不惠(惠──慧)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无)

一厝朔东(厝──措)

无陇断焉(陇──垄)

三、背诵课文

背诵教材指定的段落“河曲智叟笑……亡以应”。

四、扩展研讨

读练习五第1题。讨论“我们今天仍然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再背课文要求的段落,直至记牢。

2、写一篇读后感:

参考题目:

愚公不“愚”、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山》有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离群的小鸡
拔牙
我最敬佩的人
我成功了
在爱的长河里
校园小日记
观海
雨中垂钓
扬子鳄
时光老人的礼物
我的好朋友
四季的雨
我为自己有毅力而骄傲
我的爸爸
浅谈我国大型连锁超市营销策略
浅论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
浅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和建议
浅论欧洲资源型城市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及启示
关于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探析
浅论物流配送在连锁餐饮企业中的应用
浅论长虹和海尔的国际化道路比较
浅论电子商务B2C模式的创新策略
浅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创新
论三鹿奶粉事件教训深刻
浅论经济型连锁酒店与顾客忠诚度营销
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探讨
浅论信任与高层管理团队绩效
浅论连锁经营战略拓展新思路
论文人文资源的利用与旅游业的发展
利用有效方法 诱发学生兴趣──《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朗读指导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片断赏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后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后记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组词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杂谈
养成习惯 学会积累──《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设计
换一种问法──《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后记
《我们的民族小学》重点语句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解读
《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