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关雎》一课中两个问题的处理

《关雎》一课中两个问题的处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关雎》一课中两个问题的处理

今天的语文课上《诗经》两首中的《关雎》,诵读、品析、仿写,在教师的情境设计和巧妙引导中,学生兴趣盎然。教学只剩下最后一个环节──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我本来设计的问题是:你发现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自我感觉这个问题比较平淡,缺乏新意,学生可能兴趣不大。于是,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来谈谈对该诗语言上的阅读感受或者困惑。问题一抛出,学生就议论开了,男生沈某举手说道:“老师,诗歌中‘参差荇菜’这个句子为什么出现了三次?”我一听,乘机说道:“同学们看一下,诗歌中出现多次的句子还有没有?”学生马上又找出了其他几个句子,如“窈窕淑女”、“左右流之”等,这些句子或完全一样,或只变动了其中的几个字。我继续启发道:“你们觉得这些句子重复出现是否显得多余呢?”然后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并适当补充诗歌的一些知识,强调“诗”与“歌”的关系,诗歌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就像舞蹈一样,“言之不足故歌之,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中,我们形成了共识:这首诗的一些语句重复出现,并不多余,诗人只唱一遍,意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直到唱痛快为止。重章叠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这时,又有学生说:“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过程,是一首爱情诗,那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呢?这个问题一提出,我心中暗暗高兴,因为这正是我要同学们了解的《诗经》的起兴手法。于是我提醒学生关注文章下面注解中“关关雎鸠”的意思,并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一小组代表薛某同学发言:“我们小组同学认为,雎鸠就是鱼鹰,它是一种抓鱼的水鸟,诗歌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就意味着诗中的男子就像是鱼鹰,那位女子就像是鱼,男子追求女子就像鱼鹰抓鱼。”此话一出,有学生点头,也有学生失笑。虽然这种解释有点牵强,但毕竟学生是在动脑筋,我不能一概否决,于是我说:“你的解释比较形象,但是大家想一想,男女之间追求爱情像鱼鹰捕鱼那么可怕吗?”这位学生听后自己也哑然失笑了。这时,女生何某说:“写雎鸠鸟是为下面写男女青年提供一个背景,就像放电影一样,先出现背景,再出现人物。”有点意思了,我再次引导:“既是创设背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雎鸠鸟呢?大家想象一下雎鸠在河边鸣叫的情景,并猜测一下,河边会有几只鸟?”学生议论纷纷,说很有可能有两只鸟,一雌一雄,在欢乐的唱歌。于是我很自然地总结道:“同学们说得很好,诗歌开头写雎鸠的鸣叫,是因为诗中的男青年在河边听到了‘关关’的鸟鸣,看到了成双成对的鸟儿,同时看到了一位窈窕姑娘正在河边采荇菜,于是爱慕之情油然而生。这也是《诗经》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手法,叫起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问题到此水落石出,解决的过程也是水到渠成。

走出教室,我的心情格外轻松,同学们紧皱的眉头,热烈的互动、会心的微笑,专注的倾听,难道不是最美的风景吗?轻松之余,有三点感受特别强烈:

1、有时候让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比教师一味地满堂问更有针对性,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常常说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往往忽略这一点。我们很少站在学生的高度,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来设计教学,而是从教师的角度去构思课堂。这样的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成为了一句空话。所以,如何从学生的阅读感受出发来设计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2、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思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课堂教学呈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结果,更是一种学生由未知到略知一二再到完全知晓的一种思维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要做的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已经确立的认知、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相机诱导,绝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的思维,以致挫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更不能简单地追求结果,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重视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3、教师要机智地把握并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作为新的教学资源。在讨论诗歌开头为什么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这个问题时,薛某同学的回答显然是错误的,但是,我并没有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思考“男女之间追求爱情像鱼鹰捕鱼那么可怕吗?”一个看似简单的设问把“追求爱情”和“鱼鹰捕鱼”区分了开来,学生的“哑然失笑”说明他已经心知肚明。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教师应该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应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筛选出对课堂教学有用的信息进行重组,进而对教学内容、进度、方法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从而营造动态生成、极具魅力的语文课堂。这一方面要求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前作更加充分的准备,尽量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好对策,这样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汪一挑’的疯狂馄饨
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吗眼里的“花“
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爷爷和奶奶的"经'
家有“皮蛋”
美丽可爱的代言人
我的同学
原来我家也有“四大天王”
真无聊
如果没有你
我的爸爸
毛泽东
同桌
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语言艺术
张承志作品中的地域特色
农村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思考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浅谈高校党团工作延伸至学生公寓新措施
让学生快乐学习的“秘诀”
试析理智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关系的研究感悟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宏观思考
经济法实施的障碍及其解决路径
浅谈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基于角色扮演的中职装饰专业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的研究
七年级下第30课狼教案设计(新课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辅导
七年级下第23,24课登上地球之巅和真正的英雄教案设计(新课标)
《春》教学设计18
《童趣》教学设计15
七年级下第25课短文两篇教案设计(新课标)
《紫藤萝瀑布》赏析(张梅)
七年级下第26课珍珠鸟教案设计(新课标)
语文第一册短文两篇教学辅导
《紫藤萝瀑布》教案设计7
语文第一册背影教学辅导
济南的冬天教学辅导
最后一课教学辅导
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