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
意象是指凝结着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即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事物凝聚一体的艺术形象。它可以存在于诗文字里行间,也可以浮现于言外之意,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教学《再别康桥》一诗时,引导学生从解读意象的角度去品味诗歌,就可以收到纲举目张,融会贯通的效果。
1、形神兼备,以形传神。诗歌的第二节把金柳比作新娘,形似神肖,别致新巧。河畔垂柳,冰清玉洁,柔曼飘拂、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多像一位长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她的玉树临风、婀娜多姿的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心动神摇呢?爱恋康桥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深情痴迷,徐志摩在这里决不仅仅是绘形摹态,他是传情达意,表达一份对康桥风光,对失落情意的眷恋、追恋。他爱康桥,更爱遗失在这里的情真意切的美梦!
2、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诗歌的第三节描绘了一个意象“青荇”,是对第二节的补充和深化。在作者的心目中,康河的这些水草油光翠嫩,浓绿欲滴,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它们似乎挥动着绿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
,又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们生长环境的美好。表达着抑制不住的幸福感和喜悦感。它们能与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久厮守,难怪诗人流连沉醉,心甘情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物我一体,水乳交融,物即我情,我情即物,诗人简直就是一条会思想、有情意的水草!这种描写类似于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情景,给人一种情真意切,不能自已的兴奋和喜悦,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3、虚实结合,以实衬虚。诗歌第三四节写“青潭”,先实后虚,虚实相生,青荇浮藻之间,荡漾着绚丽多彩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如梦似幻,亦实亦虚,怎能不让人心向神往,如醉如痴!于是诗人乘兴撑篙荡舟,披星戴月,漫溯康河,去追寻遗失的美梦,去重温夕日的欢乐。星汉灿烂,星辉点点,诗人大有东坡泛舟赤壁时那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他心花怒放,陶醉在这星辉迷人的夜色当中,禁不住引吭高歌,一吐回到过去,情不自禁的喜悦心情。这两节诗文围绕“青潭”展开行文,先把清潭想像成绝彩斑谰的梦,再由“梦”联想到以前寻梦的浪漫。眼前所见为实,联想、想像为虚,由实到虚,借潭写梦,融情于梦,借梦发感,以实衬虚,虚实相映,诗意地表达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4、动静结合,以静衬动。诗歌首尾两节都写到了“作别云彩”这一细节。前者显得飘逸高洁,依依难舍;后者则见感伤落寞,无奈决绝;“云彩”这一意象以静衬动,精妙入微的折射出诗人隐秘难言的复杂心理。云彩高洁秀美、宁静祥和,诗人视作朋友、知已,与他作心的交流:当年你或许飘浮在碧绿的草坪上空,装点着蔚蓝的天空,为我遮挡炎炎烈日,见证我痴迷康河、回归自然的诗心画意。如今,你远举飘飞,离我而去,我也带着割舍不下的眷恋,惆怅远你而去。永别了,飘逸的云彩。永别了,静美的康桥!
诗人具有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深得“意象”三味。新诗写得象古诗一意象纷呈,韵味无穷。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好范本。立足诗歌,知人论诗,扣住意象展开联想分析,不仅可以体察诗情,洞悉诗人心声,还可以强化感情,提升我们诗歌鉴赏品味,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由《假文盲》联想到的
-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 五个手指头
- 手指“V”
- 手指
- 难忘的第一次
- “端午”的名称奥秘
- 模仿《手指》
- 看漫画《假文盲》有感
- 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 难忘的第一次
- 第一次做饭
- 桂林春节习俗
- 巧写对联的书法家
- 假文盲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若干规定
- 榆社县政府西旧大礼堂改造工程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
-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
- 测量心得
-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
- 风电设备公司生产车间旁站监理方案
-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 商铺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 某校区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第一次工地会议
- 居住区工程(高桥)监理工作总结
- 试论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思考
- 画施工图的心得
- 某社区安置房三期工程旁站监理实施细则
- 竣工资料归档目录
- 《葡萄沟》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葡萄沟》趣闻故事
- 《葡萄沟》重点问题探究
- 《葡萄沟》训练素材
- 《葡萄沟》教案讲义2
- 《葡萄沟》重点字词梳理
- 《葡萄沟》整体阅读感知
- 《葡萄沟》教案讲义3
- 《葡萄沟》考点练兵1
- 《葡萄沟》教案讲义1
- 《葡萄沟》地理及葡萄常识
- 《葡萄沟》教案讲义5
- 《葡萄沟》教案讲义4
- 《葡萄沟》美文欣赏 红枣
- 《葡萄沟》考点练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