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5
寻梦人的忧伤──徐志摩《再别康桥》
1928年的深秋,诗人徐志摩在再度游历英国后乘海轮归国,在茫茫的大海上,他回想此次游历的感受,不禁诗情勃发,写下了名篇《再别康桥》。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国学术、文化、风景胜地。正如徐志摩当初把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译为很有色彩和质感的翡冷翠一样,康桥这个兼有意译的音译也包含有这样的意思,即安乐的桥,壮美的桥。诗人对康桥有着特别的情感,他曾经一再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他的由康桥培养起来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却被军阀混战时代中国的残酷现实撞得粉碎,因此,当他再访英伦之时,便只能独自“寻梦”了。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缠绵凄惋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夕阳中的康桥的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极其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这首诗意境优美动人。徐志摩敏锐地抓住了“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夕阳把柳树染成金黄色,又将其艳丽的树影投于康河中;软泥上的青荇,在柔波里轻轻招摇,这倩影就在目前又似在梦中,它引导着诗人对过往作更加浪漫的遐想:“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遐思却为现实的“离别”所警醒:景色依旧,人事全非,那些缠绵的理想,可望而不可即,寻梦寻来的是离别的忧伤和怅惘。这感伤情绪随即感染了康桥,夏虫和康桥沉默,诗人也化做那“悄悄”的洞箫,于是相对无语,一片沉寂。作者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在艺术形式上,全诗分为七节,每节四行,诗行作有规律的错落排列,整齐而不板滞,活泼而又有度。这首诗不但有闻一多所提倡的建筑美,而且具有音乐美。全诗大体上每行三顿,每节一韵,随节转换,再加上采用复沓句式,不但朗读起来抑扬顿挫,而且声调回环往复,宛转流利,具有一种轻盈柔和的格调和动态的美感。非常适合表达作者“寻梦”的心情和“悄悄”的离别气氛。
──(选自《中国文学名作欣赏》,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端午”的名称奥秘
- 难忘的第一次
- 难忘的第一次
- 五个手指头
- 看漫画《假文盲》有感
- 学习英雄事迹,弘扬民族精神
- 假文盲
- 由《假文盲》联想到的
- 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 手指“V”
- 模仿《手指》
- 桂林春节习俗
- 第一次做饭
- 巧写对联的书法家
- 手指
- 施工测量放线方案
- 画施工图的心得
- 榆社县政府西旧大礼堂改造工程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某社区安置房三期工程旁站监理实施细则
-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
- 居住区工程(高桥)监理工作总结
- 风电设备公司生产车间旁站监理方案
- 试论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思考
-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
- 测量心得
- 商铺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 某校区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第一次工地会议
- 竣工资料归档目录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若干规定
-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
- 《葡萄沟》教案讲义1
- 《葡萄沟》美文欣赏 红枣
- 《葡萄沟》趣闻故事
- 《葡萄沟》考点练兵2
- 《葡萄沟》教案讲义2
- 《葡萄沟》教案讲义3
- 《葡萄沟》训练素材
- 《葡萄沟》重点问题探究
- 《葡萄沟》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葡萄沟》教案讲义5
- 《葡萄沟》考点练兵1
- 《葡萄沟》重点字词梳理
- 《葡萄沟》地理及葡萄常识
- 《葡萄沟》教案讲义4
- 《葡萄沟》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