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灵魂为什么是紫色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片段
讲《大堰河──我的保姆》,按照惯例,学生在感知课文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研讨。
一个同学举手发言:“这首诗第12小节中说‘呈给你紫色的灵魂……呈给你泥黑的脸颜’,这两句都与色彩有关系,‘泥黑的脸颜’中‘泥黑’一词表现了大堰河辛勤劳作,饱受风吹日晒,比较容易理解,而‘紫色的灵魂’就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灵魂是很抽象的,怎么会有颜色呢,而且,为什么是紫色的呢?”
学生的提问让我不知所措,说实话,在阅读过程中,我根本没发现这个问题,我惊讶于学生敏锐的眼光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我迅速在黑板上写下了“呈给你紫色的灵魂”一行字,说:“不同色彩,作用于读者的感官,都会唤起多方面的联想和想像,进而使读者感悟、理解蕴涵于其中的情感和意义,请大家结合诗人对大堰河的介绍,展开联想,完成这个练习。”
生1:我会写成“呈给你蓝色的灵魂”,蓝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颜色,它使人联想到天空和大海的广博,这正如大堰河给予我的博大无私的母爱。
生2:呈给你白色的灵魂,白色是最为圣洁单纯的色彩,大堰河视我如己出,待我如亲生儿子,白色象征着大堰河纯洁无瑕的心灵、淳朴善良的品质,以及给予我的神圣纯洁的母爱。
生3:呈给你红色的灵魂,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大堰河把我从嗷嗷待哺的娃娃养育成一个聪明可爱的孩童,我的每一声哭,每一次笑,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牵扯着她的心,这期间,她要付出多少心血呀。
生4:呈给你黄色的灵魂,黄色耀眼,醒目,是阳光的色彩,给人以暖暖的感觉,大堰河就是太阳,而我是一株小草,我在阳光的沐浴下健康成长,不是有一句诗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吗?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对色彩的感觉也很敏锐,作者为什么写成‘紫色的灵魂’,这有什么深意吗?请同学们阅读诗歌,结合大堰河的身世来思考这个问题。”
教室里充满了热烈讨论的气氛,不一会儿,陆续有同学举起手,下面是几个同学的发言:
生5:紫色不像红色那么抢眼,它深沉,不显眼,不张扬,但又给人以高贵的感觉,就像大堰河,她是一个没有什么地位的农村妇女,甚至没有正式的名字,是个童养媳,但她一样拥有伟大无私的母爱和淳朴善良的高贵品质。
生6:紫色是一种神秘而吉祥的色彩,故宫不是叫紫禁城吗?还有,我见有的对联的横批是“紫气东升”,这都让人觉得紫色是很神秘的色彩,而大堰河已经离开人世,对于九泉之下的她,用紫色似乎更能渲染一种神秘气氛。
师:“同学们说的各有道理,在这句诗里,作者把对大堰河的情感和评价,巧妙地借助于色彩表达出来,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让读者通过联想去领悟、理解、体味其中的内涵,这远比‘高贵的灵魂’或‘伟大的灵魂’要含蓄典雅得多。其实,如果同学们留意的话,会发现我们日常生活里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火红的青春,灰色的记忆……”
“老师,还有金色的童年。”
“还有粉红色的回忆,绿色的青春。”
“生命是绿色的。”
“蓝色梦幻。”
“还有前几天演的韩国电视剧《蓝色生死恋》。”
“黑色陷阱。”
……
师:“对,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由今天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诗歌的语言都是凝练含蓄的。所以,同学们在读诗歌时,要注意展开联想,仔细体会、品味作者蕴涵其中的丰富细致的情感。课下,请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类似的例子,并仔细品味色彩在其中的内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论语》读后感
- “善待”的快乐
- 雨
- 雨夜
- 岁月如歌
- 由衷的欣赏
- 岁月如歌——那串涩涩的桑葚
- 花样年华
- 《论语》的温度
- 夫子春秋
- 深邃的色彩
- 初中生活的苦与乐
- 初中生军训日记与心得体会
- 岁月如歌——初中生活二三事
- 雨的心曲
- 某排洪沟工程施工方案
- 填表基本规则
- 水利工程检测工作总结
- 潮安县官塘桥闸除险加固工程水工模
- 用碾压试验优化土石坝填筑施工方案
- 水库工程施工标反滤料填筑碾压参数的确定
- 某码头主体工程施工方案
- 回忆在施工单位的日子!
- 洋河水库大坝加固工程砂砾料碾压试验研究
- 北江大堤西南水闸渗流分析
- 浅谈堤防除险加固技术
- 浅谈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
- 河堤施工中振动测试安全判据的初步
- 基于组件的河网水流模拟软件的设计
- 水电枢纽辅助洞工程岩爆预案
- 《我最好的老师》范文习作
- 《草原》看文章的炼意
- 《我最好的老师》整体阅读感知
- 《我最好的老师》重点字词意思
- 《我最好的老师》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 《我最好的老师》老师语录
- 《我最好的老师》训练素材
- 《我最好的老师》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我最好的老师》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 《草原》一文写作特点
- 《我最好的老师》重点问题探究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目标
- 《我最好的老师》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我最好的老师》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草原》一文中的“矛盾”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