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学习《左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掌握“若”、“说”、“辞”等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设计】
1、介绍文学文化常识,学生自读自译一课时;
2、教师指正译文,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请学生熟读全文。
第一课时
一、《左传》及其背景介绍
1、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但文献不足,说法不一。
2、体例: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通史。
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
4、内容:
以《春秋》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记述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载了整个春秋时代各国所发生的事件,及一些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5、地位:
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历史散文的典范。
二、请学生自读课文,并试图口译全文
1、重、难点句子解释:
⑴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了。
⑵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⑶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⑷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不必要灭掉郑以增加邻邦晋的土地呢?
⑸ 假如放弃灭掉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的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短缺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又没有什么害处。
⑹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⑺ 秦国受损而晋国收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2、请学生试着完成课后第三题,教师指正:(略)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熟记常用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本文的结构
1、请学生在此基础上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秦晋围郑。
第二段:烛之武临危受命。
第三段:烛之武退秦师。
第四段:晋师撤离。
三、人物形象
1、问:本文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谁?(烛之武)
2、问:第二段为什么要写他发牢骚,这会不会影响英雄的完美形象呢?
明确:这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
3、概括这个形象的特点:
⑴ 长期得不到重用;
⑵ 发牢骚,真实的存在;
⑶ 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勇气和信心;
⑷ 胸有成竹,对矛盾了如指掌;
⑸ 言辞委婉曲折有感染力。
四、写作特色
1、伏笔与照应:
秦、晋围郑的原因(矛盾小)──退秦军(伏笔)
“秦、晋围郑”,“国危矣”──“夜缒而出”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秦、晋联合,貌合神离,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2、波澜起伏:
大军压境,危在旦夕──烛之武是希望──长期不用,辞──许之,退秦师──晋欲攻──晋退
3、详略得当:
详:烛之武推辞;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令退兵原因。
略:其他经过。
五、字词总结
1、通假字:“已”通“矣”;“共”通“供”;“知”通“智”。
2、古今异义:
⑴ 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持某项活动的主人。
⑵ 夫人:古,那人;今,妻子。
3、一词多义:
⑴ 军:名,军队,军队的编制单位;量词;动,驻扎。
⑵ 其:代,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那”,“那些”;连,“如果”,“假使”;句中语气词,表祈使语气;形容词词头,无义。
⑶ 焉:代,相当于“之”,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什么”;兼词,“于何”,在哪里,“于此”,在这里;副,相当于“乃”、“则”、“就”;语气词;形、副词词尾,……的样子。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 《课课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好友王心怡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我的弟弟
- 我的朋友
- 神奇的书
- 我的狡猾老妈
- 我亲爱的表弟啊
- 我的酸甜苦辣老爸
- 刚哥哥
- 老妈是侦探
- 诗人和美女
- 幻想之行第六章魔法的激战
- “皮球”
- 幻想之行第七章第二个言灵
- 嚣张的组长下岗了
- 少儿扬琴教学探究
- 甘树兵:影响人声歌唱音色的两个因素
- 扬琴教学的几点体会
- 电子综合设计实验设备的研制音频处理电路的设计
- 加和减:作文教学中的思考
- 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高校运用钢琴集体课进行和声学教学的探索
- 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
- 浅谈班级的文化建设
-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 扬琴教材编写之探索
- 扬琴东渐暨在中国的发展
- 扬琴演奏的音乐美之来源
-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扬琴演奏传统曲目的历史发展脉路及现状
- 《窦娥冤》学案
- 《滕王阁序》“山原旷其盈视”中的“其”
- 《游褒禅山记》疑难句子解析
- 关于“做了女婿换来的”:《拿来主义》中一条欠妥的注解
- 《逍遥游》(节选)思路新解——《逍遥游》(节选)思路分析
- 《项链》演绎由浮躁到真实的人生历程
- 何妨让祥林嫂“美”起来——对课文《祝福》彩图的建议
- 《济南的冬天》教学简案
- 第一部以考研为主题的小说——青春无悔(1-5)
- 嬉笑怒骂,皆成文采——《拿来主义》语言赏析
- 《诗经》两首
- 《游褒禅山记》读后
- 《逍遥游》篇旨
- 雷雨
- 《游褒禅山记》的结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