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荆轲刺秦王》鉴赏点示

《荆轲刺秦王》鉴赏点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荆轲刺秦王》鉴赏点示

1、鉴赏荆轲形象,注意所用表现手法。

首先,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荆轲和樊於期的对话,荆轲先用话挑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再问樊於期对这样的深仇大恨怎么办,然后针对“顾计不知所出耳”的表示,试探地提出了既能为樊於期报仇,又能保全燕国的计划,一层进一层,结果是樊於期慷慨陈辞,毅然自刎。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这些对话,既表明了事态的逐步发展,也描写了荆轲的精细、沉着,在紧要关头不慌不忙,随机应变。

其次作者善于通过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来突出人物性格。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又如写武阳在紧急关头神态失常,同荆轲的镇定自若对比,突出了荆轲的机智勇敢。

2、鉴赏作者交织描写场面的笔法。

如“易水送别”的“白衣冠”“击筑”“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各种现象综合成一个充满悲壮气氛的场面,有极为强烈的感人力量。这是刺秦前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也是这篇文章感人肺腑,千古传诵的闪光章节。在这一情节中,荆轲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现。面对浑身着素的送行的人们和风寒水冷的自然环境,荆轲用慷慨悲歌来表达自己对于高渐离等知己者生离死别的悲凉心情,抒发自己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荆轲在太子丹对他缺乏足够的了解、信任和尊重的情况下仍然决心履行自己的诺言,这更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这一情节也暗示了整个事件的悲剧性结局。荆轲的歌声由凄切悲凉转为慷慨激昂,送行的人们也由感动、惜别转为激愤、激励。就在这激动人心的壮烈场面中,荆轲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献身刺秦的征途。“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又如,刺秦王时,荆轲的动作,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的狼狈相,群臣的惊愕,侍医的掷药囊,左右呼“王负剑”,一直到荆轲“身被八创”,“箕踞以骂”。在极短的时间里,写了秦王殿庭上下的情状,写动作、写表情、写高呼、写怒骂,组织成一个惊心动魄的壮烈场面。

3、准确评价荆轲和荆轲刺秦王的行动。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太可能。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的世博会
相信自己
孔乙己续作文
10分钟的人生
我们的上海世博会
酷暑中的他
盼太阳从西边升起
朋友——离别
迎接上海世博会
地球,只有一个——请保护地球
我们的歌
杂而不乱归于大同
愚人节“复仇战”
美丽的大龙潭
rain(雨)
赣南行记 2014年3期
与足球约会
狗血登月史
忐忑的日子
我的父亲 2014年2期
飘逝的罗裙
蛇年说茶 2013年6期
开门玩玩 2014年3期
教授与教授
似是旧相识
暖橙天堂 2014年3期
书香女人 2014年6期
歌圩奇遇 2014年5期
折翼的秃鹰
桃花源记 2014年6期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在烈日和暴雨下》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的叔叔于勒》练习及答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致蒋经国先生的信》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给女儿的信》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秋水》教案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辨析并修改病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问和智慧》练习及答案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仿写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心血凝成的作品》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与朱元思书》练习及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给儿子的一封信》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同步练习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诗词五首》教案
2011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精选专题汇编:词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