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3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教学设计】

1、授课时间:拟用三课时。

2、第一课时:背景、朗诵、线索。

3、第二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一、二大部分)。

4、第三课时:细理思路和语言(三、四大部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详见参考)

板书提示:

3.18(惨案)──3.25(追悼会)──4.1(成文) 
      └────────两星期───────┘  

二、这篇文章感情浓烈,文辞精警,熟诵之,将受益匪浅

请听本人灌制录音朗诵。

(因为《记念刘和珍君》预习提示要求:“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体会语言特点”,所以重点讲授)

三、作者思路和文章的线索──本文重点

可先问学生本文的线索。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法抑制──因而,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具体地说:

1、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3、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6部分)

4、对烈士的死难意义作高度的评价、“热烈的讴歌”(7部分)

板书:

1、“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2、“愤怒的控诉”(4、5部分)

3、“深沉的思索”(6部分)

4、“热烈的讴歌”(7部分)

四、小结

1、学习了朗诵及文字。

2、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

五、作业

思考课后1、2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讲的“线索”

二、简析思路和语言(第一、二大部分)

1、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

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的校长”

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平时“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援助外交,“欣然前往”,请愿殒身

──可看出刘是一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的革命青年。不是“受人利用”。

总之,1、2、3部分侧重与悲痛的忆念、哀悼。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卫队开枪,府门喋血,虐杀

“文人学者”流言:“受人利用”

罗网,攒射,血污

三、小结

1、简析思路和语言中完成了两大部分:

⑴ “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⑵ “愤怒的控诉”(4、5部分)

2、并做完了相应的课后题和“一课一练”卷标准化练习题。

第三课时

一、查课后第五题完成背诵的情况

二、简析思路和语言(第三、四大部分)

1、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六部分)

徒手请愿,意义寥寥──饭后的谈资,流言的种子。

人类历史靠“血战”前行。

亲人伤悲。

2、对烈士的死难意义作高度的评价、“热烈的讴歌”(七部分)

临难从容,干练坚决,百折不回。

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足为明证。

苟活者……看见……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三、小结

1、简析思路和语言中,完成了三、四大部分:

⑴ “深沉的思索”(6部分)

⑵ “热烈的讴歌”(7部分)

2、并做完了相应的课后题和“一课一练”卷标准化练习题。

3、《记念刘和珍君》语言特色:

⑴ 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真挚的抒情完美结合。

(以第四大部分即第七部分第二段为例具体讲析)

⑵ 语言警辟、深刻,发人深思:

① 哲理和诗情的和谐统一(如“真的猛士……”“沉……亡”)

② 抽象事理形象化(“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

③ 重复含深意(始终微笑着/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说不出话/有要说的话)

【附录】

一、《记念刘和珍君》中“徘红”之意义

1、在此文中应解为“浅红”“淡红”方合作者原意。

2、“绯红”的正确释义应为“大红色”(辞海)或“鲜红”(现代汉语词典);

《说文解字》、《广韵》、《康熙字典》均释“赤色”;大冶方言中仍有,也是“很红”义。

二、《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一联(晓秋选编)

长歌当哭 控诉卑劣之徒

热血为证 鼓舞奋勇之士

三、又一种板书

┌动机和目的:程君正告 哀痛烈士 揭露敌人 唤起民众 
│          ┌订《莽原》  ┐ 
│内 ┌歌颂刘和珍┤女师大风潮  │从容勇毅沉勇友爱──崇高伟大 
│  │      └3·18死难 ┘ 
│  │    ┌府门喋血     ┐ 
│容└揭露反动派┤         │惨象、流言 
│       └文人学者阴险论调 ┘ 
└死难意义  

四、补充作业

用符号法分析下列句子成份:

1、中国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礼堂外徘徊。

2、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3、这一回在弹而中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五、另一教学步骤设计

1、学生预习;

2、试作课后题;

3、理解难点;

4、背景介绍;

5、放朗诵录音(自制);

6、学生质疑,释疑;

7、重点讲授文章思路和语言特色;

8、布置辅导作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盛子宁的个人简历
我是林黛玉?
这就是我
希妹儿的小孩
我尊敬的一个人
殷洪宇
我们背后的无名英雄――妈妈
爸爸的体重
爱学习的“小问号”
小小的我
淘气的同桌
在雨中,飘飞的红丝带
46“商场”
冠军
联想跨国并购中的融资策略分析(1)论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SWOT分析(1)论文
贸易方式的转变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分析(1)论文
对中国外汇储备的思考(1)论文
贸易自由化下的日本农业保护政策(1)论文
国际商务谈判中利益冲突的预防与解决b(1)论文
东亚经济体汇率制度选择的实证分析(1)论文
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原因探析(1)论文
对朝贸易与其边境城市的经济发展(1)论文
中西思维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1)论文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1)论文
浅谈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1)论文
关于我国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1)论文
中小企业集群式国际化战略(1)论文
新贸易理论及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启示(1)论文
19 月亮上的足迹
第四课 《风筝》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十、社戏(苏教版七年级上)
30 寓言四则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8 绿色蝈蝈
10《论语》十则(人教版七年级上教案)
五、古代寓言两则(苏教版七年级上)
27 郭沫若诗两首
26 皇帝的新装
20 山市
3 生命生命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皇帝的新装》备课材料
女娲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