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运用抛锚式教学《记念刘和珍君》的案例

运用抛锚式教学《记念刘和珍君》的案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运用抛锚式教学《记念刘和珍君》的案例

《记念刘和珍君》以其情感的真挚性,思想的深刻性,高超的艺术价值70多年来吸引着海内外读者,被誉为纪念性文章的典范、但这篇文章在高中教材中显然是块硬骨头。如文章一开头就是有人请写文章,实际又没写;想写又无从写;一会儿是痛彻心扉,一会儿是出离愤怒,就好象高空里的秋千,荡来荡去。不单学生摸不着头脑。教师要理顺这头乱麻也不容易、要把一篇各方面都称得上经典的优秀范文轻松地传授给初步具有理性思维的、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并非易事。

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一篇难度较大的文章化繁为简。传输给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语言的能力训练,又能使其从中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这确实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入手。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也就是从组织刘和珍的信息入手,对相关材料进行有效的编码。因为学生对于人物的故事总是感兴趣的,而主人公刘和珍的事迹在文中是一个重点,又容易把握,于是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既然文章是纪念刘和珍的,那么,刘和珍一定有很多特异的事迹。请找出这些事。

2、既然作者相当看重这篇文章,寄予了深厚的情感,那么除了刘和珍的平凡之外,还应当有她的伟大之处。请找出刘和珍不平凡的事迹。

3、既然这篇文章浓缩了作者的真切的感情,那么,我们就有可能搞清楚这种情感是什么。请找出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深厚感情。

以上问题相当于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比较容易感到兴趣的,并且也能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有了这些设计,学生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于是得出以下结论:

刘和珍是“我”的学生(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艰难的生活并没有阻止她毅然预定“我”编辑的《莽原》(“凡我所编辑的期刊……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在北师大风潮中,她担任学生自治会的主席,带头反抗广有羽翼的杨荫榆校长,被开除出校。(“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但是她还是顶着压力来听“我”的讲义(“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只有她还为学校的前途黯然泣下、可是尽管如此,她在我的心里还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没想到这样一个态度温和,常常微笑的可爱的学生,却在“三·一八”

爱国请愿事件中被无端地枪杀了。(“我在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早晨,我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令人吃惊的是,她和她的战友们不只被枪杀,、还被棍击而亡。(“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使死。”)而在整个这一过程中,刘和珍和她的战友们是欣然前往,从容镇定的。充分表现了革命青年的沉勇和坚定。(“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找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然而,反动的帮闲文人却对她们的爱国行为行为进行恣意诋毁(“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很悲哀。”“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这就不能不令人恨从中来。

事件清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基调就一目了然,而文章的难点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

首先,是针对刘和珍及其他勇士的,既有惋惜又有敬重(文中这样的例句很多)。

其次,是针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帮闲文人的。既有愤恨又有鞭挞(文中这样的例句也不少)。

其三,是针对革命者未来的热切希望而言的,在此倾吐了作者内心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揭露了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继续战斗(这是鲁迅先生一贯精神的表露)。

而这样的结果比起我们单纯正面讲解课文,学生更容易换受。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们都紧紧抓住学生中心这个环节,从学生的认知可能出发,把繁杂的问题降低梯度,使学生容易接受。

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方法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挖掘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任是流行也精彩
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
千斤之舌
跨越语言障碍筑起沟通桥梁
此时有声胜无声
语言,沟通的基石
在细微中寻找大千世界
真正的天堂
双赢的智慧
双赢的智慧
水的凝重 山的沉稳
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之美
语言与沟通
语言,人类的骄傲
语言—沟通的加速
2012年国际秘书节秘书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构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初探
中美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和目标体系比较
浅谈企业在实施人性化管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新思想
电信资费管理出新规 秘书台等业务开通须经用户同意
世界著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精萃
人才资源及其建设初探
服饰行业员工敬业度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研究
人才战略决定企业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安全会议秘书第七次会议举行
基于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探析
突破人才瓶颈
秘书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
刘萍秘书长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调研
略论新时期民办高校教务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美丽的小路》片断赏析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四
《两只鸟蛋》片断赏析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之二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三
《棉鞋里的阳光》教学设计之三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二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二
《棉鞋里的阳光》
《失物招领》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之三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之三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之四
《松鼠和松果》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