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课文如何教,难题不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而在教学过程的设计。这篇课文是一篇特写消息,根据教材单元教学要求并结合课文的特色,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为:

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及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2、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3、体会课文标题的新颖性。

然而,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呢?如何设计才能体现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的要求呢?本人在反复的构思、实践和吸取多方的经验之后,得出这样的体会:用“比较”的方法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学起来觉得轻松。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用一分钟的时间对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和结构进行回顾一遍。

其次,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接着观看有关香港回归的照片资料,以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其次,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

2、课文有哪些特色(比较阅读)?

这两个问题能概括上述学习目标,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也就完成了。

这两个问题重点探讨第二个问题。本人根据课文内容改写一篇一般性消息,作为资料印发给学生,主要是为了跟课文(特写消息)作比较,让学生从两者中找出主要表达手法上的区别。接着探讨课文在描写上是如何体现细致这个特点的,也就是课文对现实场景的描写是如何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的。这点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分析,老师只需点拨和归纳。通过学生的分析和老师的归纳,学生不仅领会到特写消息和一般消息的区别,也掌握了特写的表达技巧。以上是课文特色表现之一。

课文特色表现之二是含蓄的语言风格。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体会、让学生自己说。

课文特色的第三个表现是标题的新颖性。这点也是通过举例比较让学生自己说。

另外补充一点,课堂上要强调朗读,对描写精彩的语句,体现含蓄语言风格的语句,要求学生朗读,根据教学过程,长的齐读,短的个别读,让学生从自己读或听别人读的过程中去得到体会。

以上两个问题探讨完毕之后,老师做个总结。

最后用剩下的十分钟时间做四道练习题。

总之,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充当引导的角色。

以下是本人的课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复习新闻知识。

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4、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

1、香港回归照片资料。

2、课件。

3、新闻材料。

【重点】

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复习新闻知识

1、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⑴ when:何时。

⑵ where:何地。

⑶ who:何人。

⑷ what:何事。

⑸ why:何因。

⑹ how:何果。

3、消息的特点:

⑴ 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⑵ 短:消息要求短。

⑶ 快:时效性。

⑷ 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⑸ 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⑴ 标题(正标、副标题)。

⑵ 导语:

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⑶ 主体:

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⑷ 背景:

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⑸ 结尾:

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感悟

(五分钟阅读课文;看香港回归照片。)

四、请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现场描写的语句?

(让学生找,学生齐读。)

2、课文有哪些特色?

(比较阅读。)

板书:

1、描写──清新的可视性:

细致:现实场景的描写 生动的可听性

富于动感

鲜明的色彩感

2、语言:

含蓄,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找出体现含蓄的语言风格的语句,并且学生齐读。)

3、标题──新颖。

分析:

1、描写:

⑴ 描写细致(举例比较):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⑵ 细致的程度(举例比较。):

(提示:如何体现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去进行描写。)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0点左右: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4时40分: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2、语言含蓄(比较和体会以下例句):

⑴ 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⑵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同时也标志着英帝国的太阳在中国的领土上空永远落下了。

3、标题:

⑴ 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

⑵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完美结束(本人根据课文改写的一般消息的标题。)

总结:标题⑴,主谓倒装,更能表达情感。虚实结合“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五、积累与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旗帜(qí zhì) 掩映(yǎn yìng) 瞩目(zhǔ mù) 冉冉升起(rǎn) 凝重(níng) 展拓(zhǎn tuò)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的港督府拉开绪幕的。( )

⑵ 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秆。( )

⑶ 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制既将告终。 ( )

⑷ 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 )

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

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国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4、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字):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新,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必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中华活页文选》谷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我想对您说
给加油·好男儿宋晓波的一封信
给妈妈的一封信
黄盖给曹丞相的一封信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给学校的一封建议书
妈妈,我想对您说……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给老师的一封信
给父母的一封信
致大哥的一封信
对小河的道歉信
给爸爸的一封信
给妈妈的一封信
构建“三级联创”运行机制,实现创建与农村发展同步推进
我们是如何开展劳务输出的
浅谈如何在基层林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区路政大队突发事件(故)应急预案
供电局火灾事故预防、灭火及疏散预案
谈剧本教学的编—导—演—评“四部曲”
以法治会努力推进工会工作法制化建设的进程
做光荣选择  为光荣增辉
真诚服务  铸就品牌(电信)
对建立和谐机关的几点看法
一心为公的女支书
如何在项目上以丰富的企业文化陶冶人
乡镇机构改革材料
第二届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警民共建活动协议书
浅谈信息教育中的道德培养
试谈文艺作品中的性描写与性健康教育内容的和谐构建
关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几点思考(1)
浅议以美育德:美学实用化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与实现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问题研究
对马克思价格理论的质疑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暂时冷落(1)
军事工业竞争力测算参数与模型研究
试谈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1)
试析高中学生的道德培养和策略
浅谈学校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责任
论析发挥教研组主阵地作用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中部地区服务业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对策(1)
试谈荣辱观教育与高职生职业道德培养
《居里夫人》教学杂谈
《我的信念》教学过程实录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
《我的信念》说课稿
《我的信念》讲学稿
注重体验升华情感──《我的信念》课例及评析
《我的信念》教学点评
洗一次精神“桑拿”──《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对比”可激千层浪──《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论语〉十则》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