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6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文选自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打破了客观报道的传统,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学生分析】

1、初中已学过新闻作品,平常也经常接触新闻,对它并不陌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情感比较丰富,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融入悲情题材作品的难度不是很大;

3、已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抓住看似平静的叙述语言体会作者的强烈感情和本文的写作意图。

2、过程与方法:

⑴ 课外收集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

⑵ 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设计思想】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新闻类文章,在以往教学中,往往重视理性的分析,而忽视自主合作的学习,轻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上,本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重点而不求面面俱到。努力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着力于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又不忽视双基训练,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留下较大的空间,体现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播放影片《南京大屠杀》、《辛得勒的名单》中的简短剪辑镜头,导入新课(多媒体)。

(选用的《南京大屠杀》和《辛得勒的名单》是高中生熟悉的影片。播放的剪辑氛围与课文相似,易于引导学生入情。通过简短的影片展示,把学生们带进一个悲情的森林,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从而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肃穆悲壮的作品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唤醒民族精神。)

二、交流资料和感受

投影展示同学们在课前收集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边看图片边介绍边谈感受。教师也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使老师和学生在情感上寻找共鸣点。

三、介绍写作背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四、质疑解难,探究写作意图

一个如此有名的记者为什么要写一篇早已众所周知的新闻呢?发生在奥斯维辛的惨剧早已离我们远去,为什么又重新提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请学生阅读课文,将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圈画出来,指导他们开展小组交流,相互质疑。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重点研讨题:

1、文章开头写到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景象!可是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某种意义”指什么?

2、“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

3、13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在想什么?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4、怎么理解第14段“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5、课文第6段“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还有末段“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两句话的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小结: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意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精彩语段赏读

本文有很多地方写得很精彩,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去控诉德国法西斯的暴行,但文中的叙述却给人深深的震撼。请各组推荐一段文字并推荐一名同学来朗读。

教师读第9、10两段,引导学生品位文中那令人窒息、震颤的感觉。

六、谈收获

着重引导学生从内容情感和写法两方面谈谈自己学了这则新闻的收获,进一步把握课文,并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总结】

多媒体配乐显示警句:

1、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

2、前以色列总理拉宾的和平宣言:

“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5题: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大多是妇女和儿童。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押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人们知道,她们肯定是被杀害了。因为每天都有人被杀害,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第二天。但当小女孩问大人们她的妈妈哪里去了,为什么这么久了还不回来时,大人们沉默着流泪了,后来实在不能不回答时,就对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了。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一首接一首地唱着,像轻风一样在阴沉的集中营中吹拂。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从远处走来。

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她们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人们沉默着,死亡是如此真实地逼近着每一个生命。面对死亡,人们在恐惧中发不出任何声音。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走到小女孩跟前,伸手要将她推进深坑中去的时候,小女孩睁大漂亮的眼睛对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

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

暴力真的能摧毁一切?不,在天真无邪的爱和人性面前,暴力让暴力者看到了自己的丑恶和渺小。刽子手们在这颗爱的童心面前颤抖着,因为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纳粹 颤抖

2、选文第二段的画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3、选文第四段中加点词“残酷地”可否删去?为什么?

4、在第五段“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这句话中,如何理解“撞痛”这个词的含义?

5、结合选文及《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谈一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难忘的歌谣
致日东社区居民们的一封信
给乐乐的信
群策群力共建幸福小区-----致全体建昌商业广场业主、居民的倡议书
小伙伴,我想对你说
给小姨的一封信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写给海伦的一封信
写给老师的心里话
致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假如我有来生……
亲爱的父母,我想对你说!
给农村小伙伴的一封信
给外公、外婆一封信
给姐姐的一封信
以“四化”为标准,提高涉税办公室水平
学校关于处理违纪学生的暂行办法
做好政务公开中的民主监督工作(政协)
把握四个关系  创新人大工作
在宗教座谈会上的发言
一季度公司职工政治学习提纲
浅谈企业工会如何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
员工满意度测评表
文明生态村创建经验
X局网络管理和使用办法
教师转变观念   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五大统筹网建设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塑造安全文化   强化青岗监督
中学校田径运动会竞赛规程
公司近年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 促进人海关系和谐(1)
分析型应用将成为电子政务厂商竞争新热点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路径选择
浅析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关于师范生教育科研道德培养刍议
浅论实习实训过程中职业道德培养探究
城市定位理论与城市核心竞争力(1)
略论水利设施对美国西部开发的重大意义(1)
常规分割和大分割放疗对骨转移癌60例止痛效果比较
试论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高校师范生评课探析
浅谈教师职业道德及培养
李宁“轻资产运营”模式浅析
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产业集群模式探索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关系探究(1)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