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华夏第一星:东方红一号──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35周年

华夏第一星:东方红一号──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35周年

2005年4月24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35年前的这一天,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升空,拉开了航天时代的序幕。它开创了“空间文明”的新纪元,因此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他们纷纷研制、发射和应用各类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是现代尖端科技的主力军之一。它的研制和发射,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和军事上,还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毛泽东同志早在1958年5月17日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时就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也要搞一点。”同时还指出,要搞就搞得大一点。

1965年5月,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央专委第十二次会议,批准了国防科委向中央呈送的《关于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方案报告》。从此,我国人造卫星研制工作正式开始,并拟于1970年或1971年发射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取得一定进展的情况下,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组建了卫星设计院,并提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具体方案。它被定名为“东方红一号”,属于科学探测性质。其任务是为此后发展中国的资源遥感、通信广播和天气预报等各种卫星取得必要的设计数据。

《东方红》是一首中国人民熟知的陕西民歌,它歌颂了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所以以它命名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意义十分深远。

1967年初,中央正式确定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与此同时,根据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为保证东方红一号卫星工程计划的进行,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建议。1967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关于国防科研体制改组方案的报告》,从而使国防科研方面的研究力量按专业方向和任务分工集中到有关研究院。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党中央的这一系列决策使我国人造卫星事业进入到一个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工作研制的时期。

1967年底,中央最后审定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方案,规定该卫星不小于150千克(最终确定为173千克),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卫星上天后要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着。

环球响彻“东方红”

1968年2月20日成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之后,大大加速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飞速发展。经过几年的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包括排除文化大革命的种种干扰,1970年4月1日,装载着2颗东方红一号卫星和1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终于抵达我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场。4月2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即将发射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情况的汇报。4月24日凌晨,毛泽东主席批准实施发射。因此,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

当天晚上10点,国防科委指挥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卫星、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入轨了!周恩来总理立刻向毛泽东主席报告了这一喜讯。一时间,“东方红一号”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响遍全球,震动了世界。“五一”国际劳动节晚上,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参加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代表,这是对航天战线全体人员的关怀和鼓励。

性能优异影响大

“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其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外形是直径约1米的近拟球体的多面体,质量为173千克,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转/分。它工作在近地点439千米、远地点2384千米、倾角68.05°和运行周期114分钟的近地椭圆轨道上。该星用银锌电池作电源,用被动式热控制。装载的主要有效载荷有:2.5瓦的20兆赫频率发射机、100毫瓦的200兆赫频率发射机、遥测装置、乐音发生器、雷达应答机、雷达信标机、科学实验仪器和工程参数测量传感器等。其顶部装有超短波鞭状天线,腰部装有短波交叉振子天线和微波雷达天线。东方红一号以20兆赫频率发射《东方红》乐音,并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空间环境数据,还进行了轨道测量控制。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上天,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该星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超过了前4个国家第一颗卫星质量的总和。同时,在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领域,都超过了这些国家第一颗卫星的水平。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研制运载火箭、建设发射场、研制卫星本体和卫星所携带的科学仪器、建立地面观测网等。“东方红一号”卫星就是在攻克了结构系统、热控系统和能源系统、《东方红》乐音装置及短波遥测系统、跟踪系统、天线系统和科学探测系统等一系列技术难关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它的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今,全世界也只有八个国家能够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

自“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至今,中国已用自制火箭发射了近70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其中大部分卫星获得了成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早晨的雾
日落
奶奶家的小院
石林游记
春天里的发现
亲近大自然
快乐春游
让我们一起寻找春天
收集春天
百花公园
我漫步在金色的校园
我爱秋天的枫树林
怎样保护眼睛
美丽的校园
春雨
中国近年M2/GDP增长过快简单分析
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中国经济 初现趋稳信号
财政政策论文:探析环境税的立法策略和立法原则
美元贬值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财政政策论文:探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
幸福GDP,中国新方向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约为7.75%
中国经济的下一步
试论经济周期与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GDP趣谈:你身在一个“富可敌国”的省份吗?
中国进出口贸易对GDP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失衡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探讨
中国GDP结构不如日本
苗鸿爱老师教《白杨》关键词句
炼意以正确为原则--《草原》教材解读
用直观法教学《白杨》“高大挺拔”
朗读需要情感参与——《草原》片段教学与反思
《白杨》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用情境法教学《白杨》“浑黄一体”
《草原》一文“矛盾”释疑
黑衣服──“白点”──小洞──《刷子李》教学一得
借物喻人学《白杨》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白杨》预习解析
《草原》教学导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两种句式教学《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