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9-24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

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资料查找有关“飞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从古至今对飞天的梦总是抱有很深很浓厚的憧憬,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这个梦想终于在2003年10月17日得到了实现。这一天可以说是全国上下万众瞩目的一天,也是我们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虽然不久前“神舟”六号也已经发射成功,但还是让我们重温一下2003年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作家作品

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解题:“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语双关,既是对“神五”发射过程的记录,也是对中国航天发展史的叙述。

三、写作背景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四、课文分析

1、让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

2、师生互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新闻一般分为几部分?

明确: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

教师: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以本文为例来看这些部分的作用。标题,告诉我们新闻的内容;电头,告诉我们时间和发布新闻的报社等情况;导语,是介绍本篇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围绕导语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结语,就是结束。

那么,本文的导语是什么?告诉我们了什么?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教师: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明确: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教师:同学们,再从整体上看看课文,课文结构的安排很有特色。前面和后面都是记述“神五”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这个回顾是简要的),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这是一种首尾四合型结构。根据我们刚才归纳出来的文章的结构,看看文中交代的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的事件?

(提示:按照时间顺序。)

参考答案:

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教师: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应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尾。

五、本课小结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从飞天第一人万户到2003年10月“神舟”五号的成功升空,中国的航天路不可谓不漫长,漫漫长路中困难是巨大的,但是我们总算走过来了,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国力会更强,未来蓝天上将会有很多中国人的影子,有很多的飞机上都写着“MADE IN CHINA”!这也需要同学们的努力!

六、本课作业

练习写一则新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八达岭长城
小公民道德童谣
我说2005
不要战争
校园的柳树
庆祝“国庆”
假如我是一阵春风
爱心天使小蝌蚪
最美的花束作
“中秋”节
游三清山
车中情
竞选班长
小鸭子去春游
我们的三0三班
农村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初中美术愉快教学浅谈
低应变及声波透射法综合判定钻孔灌注桩桩身质量实例
基于超声波测距的汽车电磁防撞装置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城市化进程中低频噪音的污染威胁与治理方法
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
“人性化管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谈中学历史学科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乙烯原料泵最小流量控制回路噪音产生分析及消除
声纳信号处理中UDP协议数据传输研究与设计
“理性”、“感性”、“灵性”和创新
音乐剧中的音乐精灵
如何识别通风空调系统噪声源及噪声控制措施分析
《诗经》名句
《诗经·小雅·采薇》新解
向往人生自由平等再现社会历史风情──《诗经·卫风·氓》赏析
兴中兼比韵味长──析《卫风·氓》中比兴手法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诗经》的作者
淇水汤汤──我读《诗经·氓》
一曲妇女的悲歌──《诗经·卫风·氓》赏析
关于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诗经》的编纂者
“抱布贸丝”的“布”作何理解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氓》之女主人公形象新探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氓》之“讨论”一束
轻拢慢捻抹复挑──对《卫风·氓》中几个关键句的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