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3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2、理清作者行文思路、行文线索;

3、学习文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4、掌握作者刻画景物以及情景交融的独特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作者多角度描摹荷塘月色所运用的手法;

2、体会作者创作此文的情感基调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教学方法】

1、教法:

⑴ 激趣法。

⑵ 诵读法。

⑶ 启发讨论法。

⑷ 分析讲解法。


2、学法:

⑴ 合作学习法。

⑵ 问题探究法。

⑶ 知识迁移法。


【教具】

《荷塘月色》彩色配图一张。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创作此文的情感基调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一篇文章《荷塘月色》,同学们以前已经学过他的《春》、
《背影》,但大家看文章的第一段第一句话是什么?(学生齐读“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与文章题目是否相违背了?(学生做疑问状)

这是一句描写心情的短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有关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句子,我们一一分析。


二、深入分析,体会作者情感

1、学生分别念找到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作者的总体情绪是“低落”的。

2、一个个句子分析,层层把关:

⑴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否作者家庭闹矛盾了?

不是家庭矛盾,因为文中描写的是孩子安详地睡觉,母亲还哼着民歌,很平静、温柔。

进一步联系文章的写作时间、背景,得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痛苦。此文写于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作为一位小资产阶级出生的知识分子,作者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了坎坷不平的路。如今面对大革命失败,自然生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苦闷之情。

⑵ “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反映在现实世界中,作者有可能是“不自由”的,自由与苦闷的冲突!

⑶ “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心情随笔锋一转,大为改变,流露的是怎么样的感情?请回答。

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

⑷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独自又回到了家中,回到了现实中来。


三、回味“心情”句子,与作家所到之处有什么联系

1、学生自由分小组讨论,共同商定初步答案;

2、师生共同概括出作者的行走路线;

家门────小路────荷塘四周────家门。

(颇不宁静)(自由与苦闷)(空虚、哀愁)(回归现实)

3、分别对应找到的“心情”句子,得出以下结论:

作者的感情是随着其立足点的变化而变化的。


四、全班齐诵句子,再次体现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的教学重点、难点


五、作业布置

预习荷塘描写的段落,下节课我们深入分析。


〖板书设计〗

家门────小路────荷塘四周────家门

(颇不宁静)(自由与苦闷)(空虚、哀愁)(回归现实)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的设计考虑到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这样一篇美文,蕴涵了作者特殊的时代背景与情感,是一篇抒情的散文,要做到这一点,忽略了抓住重点授课。但是,毕竟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比较容易的掌握并理解了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掌握作者多角度描摹荷塘月色所运用的手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授课

1、第一节课的时候,我们已经熟悉了作者的写作背景与文章的基本思路,请迅速浏览全文并回忆我们学过的内容。

(教师同时板书)

家门 小路 四周 家门

(颇不宁静) (自由与苦闷) (回归现实)

2、请大家填空,括号内的应该填“荷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笔下多姿的荷塘。


二、仔细阅读第四段,找出所描写的景物以及作者写此景物用了哪些比喻

景物比喻形态:

荷叶亭亭的舞女的裙──田田的叶子

荷花如明珠、星星袅娜、羞涩(形态美)

荷香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动态美)

荷波凝碧(颜色美)

荷流脉脉(静态美)


三、比喻之“通感”的独特用法

提问:“荷香”比喻成什么?

解答: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

板书:

歌声──细柔飘忽,婉转渺茫荷香──时有时无,持续不断

相似而通感,现出艺术魅力!




四、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1、请一同学有感情朗读第五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体会作者所营造的意境。

2、提问:对比“泻”与“照”,“浮”与“升”,把后者替代前者,好吗?不好的话,原文的选词好在哪里?替代字词又缺陷在哪些方面?

解答:

泻──唤起对流水的想像;月光轻柔流动,化静为动!

照──显得呆板。

浮,也有轻柔之美,是很轻的东西才能浮起来。升,有点机械。

3、结合“泻”、“浮”,体会作者笔下的荷塘的蒙胧美。

从方向上讲,泻,是由上自下,浮,是由下自上的。上下交错,成了文中的“轻纱”、“牛乳”。水乳交融的境界,非常美,作者笔下的荷塘顿时形象起来了。


五、课后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今天这节课学习的第4、5段是重点描绘荷塘的美的,文字美仑美奂,值得一再回味。请大家回家完成以下作业的一项:背诵这两段或者仿写400~500字描写环境优美的小文章。


〖板书设计〗

1、景物比喻形态:

荷叶亭亭的舞女的裙田田的叶子
荷花如明珠、星星袅娜、羞涩(形态美)
荷香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动态美)
荷波凝碧(颜色美)
荷流脉脉(静态美)

2、歌声──细柔飘忽,婉转渺茫荷香──时有时无,持续不断:

相似而通感,现出艺术魅力!


〖教学反思〗

分析重点段落的优美字词不是很困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如: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流的概括,学生能根据荷叶荷花得出荷香等。另外,把握用字的准确,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独特之处,还锻炼了他们以后写作时要用心推敲选词造句。家庭作业的布置也体现了民主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当然,这节课有需要提高的环节,如:引导学生对比比较泻、照、浮、升的时候,更多的是教师说,学生有点被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雨
礼物搜索“战”
动物之爱
可爱的小狗
爱看电视的奶奶
烟斗先生小传
“老顽童”爷爷
我敬佩诸葛亮
美味玉米棒
可敬的清洁工人
登上长城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
报答
海滩上的篝火晚会
文明只差一步
浅谈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1)论文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1)论文
食管贲门癌早期诊治与临床分析
论在新经济时代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论文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
小儿硬膜外持续推注给药法临床观察
有关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几点思考(1)论文
全髋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途径(1)论文
颅咽管瘤术后水钠紊乱的护理观察
老年脑血管病偏瘫的康复与护理
探析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办法(1)论文
谈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1)论文
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1)论文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和组织结构再造(1)论文
《四季》教学设计之三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之四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之一
《四季》教学设计之二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之三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之二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之三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之四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之一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之二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画》教学设计之六
《四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四季》教学设计之一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