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微型教案

《荷塘月色》微型教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6

《荷塘月色》微型教案

【定位】

一个当代的读者,应当以怎样的阅读视野来凝视《荷塘月色》?

我们是在触摸他人灵魂时才懂得自己灵魂的,我们是以品读文学人生来思考现实人生的。

《荷塘月色》一文,是1927年朱自清在社会剧荡、前路暗淡之时,悄然蛰居清华园里,为抒谴心中郁闷惆怅而写成的。那浮起薄薄青雾的荷塘,正是他郁闷彷徨的精神写照。但是,那如梦幻一般的清塘荷韵,又何尝不是作者摆脱郁闷、超越彷徨的心灵寄托呢?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那一夜绝美的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只存在于朱自清的心里,那是他找寻回来的,在抑郁苦闷的人生中曾经失落了的精神家园!那清灵飘渺的荷塘,是现实世界的诗意倒影,是个体心灵的静谧归宿。

我们应当借助《荷塘月色》的意境审美来感受并思考朱自清随缘自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这些感受和思考,将会有助于学生们省察并重塑自己的内心世界,充实他们的灵魂,为将来人生路上必然会有的失意和挫折作一些心理(性情志趣)上的准备。

【切入】

1、对月下荷塘的意境美有怎样的感触?应当以怎样的心境来读《荷塘月色》?

只有领悟到作者的心境,才能真正感悟到散文的文辞、结构和意境之美。

要求学生从清新雅致,感触鲜明的散文语言中,去默默体会朱自清那独特的心境:淡淡的愁郁,淡淡的恬静。

2、我们能否从中读出那心灵的舒慰和解脱呢?

【探究】

1、走近朱自清的内心世界:

课前要求学生们重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体会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离别之苦,牵挂之痛,只此寥寥数语轻轻一提,却比那哀叹哽咽,垂涕而道令人更觉父爱的深沉含蓄。难怪朱自清要郑重写出《背影》一文来表明自己迟到的忏悔和痛疚,以求得心灵的解脱。散文是最见性灵之作。

2、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散文世界是人情化的自然,那荷塘的月色、月下的荷塘,处处浸润着作者的情思、意趣、气质与性情。

“淡淡的愁郁,淡淡的恬静”,这样一种微妙的心境,我们又如何去真切地感悟呢?

移情想象(创造情境,唤醒灵感,迁移自己的动情来逸想别人的心境)

A、冥想移情想象──夜半醒来,月华如水,柔柔朗照,无眠的你该是怎样一种心境?

B、诗意移情想象──“旋折莲花剥莲子,露为风来月为香”(宋·苏轼《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C、音乐移情想象──静静地聆听肖邦的 Be 大调夜曲(The Nocturne)。那清澈动人,自然流畅的旋律,会将你引向何方?

移情想象,让学生以自己被唤醒了的记忆和情感去体验,去美读,以喃喃的自语,将朱自清的内心独白变为自己的心声,自然而然地从唇间流淌出来。

3、学生畅谈美读后的种种感受:

品读美的文学作品,灵犀神游相交,体验生命中的美好情感,会让我们心灵深处的某些朦胧感悟逐渐清晰起来。

“诗意的美”“宁静”“和谐”“理想的人格”“矛盾”“逃避”“痴情”“超脱”等。

4、走进朱自清的荷塘心境:

鼓励学生潜心揣摩文中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从中想见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淡淡的愁郁,淡淡的恬静”。

我们仿佛置身于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之中,田田的荷叶,美如裙裾,绿塘摇滟;零星的荷花,绰约千姿,如星津熠熠,明珠乳白;风送荷香,吹动满池碧水,脉脉含情无语。(诗意的美)

我们看到了一幅清新幽静的月下荷塘美景,感受到了一种和谐宁静、流连陶醉的审美愉快。(宁静)

一股柔而不弱、美而不媚、自然、清新委婉的风情。(和谐)

亭亭净植,香远益清的君子气度。(理想的人格)

一个传统文士的内心郁结,在自得与自失间愀然徘徊,如哈姆雷特般优柔寡断,抑郁惆怅。(矛盾)

灵魂的静谧情结,在精神相对自由的月下荷塘中“小睡”片刻,可谓“偷得浮生半日闲”了。(逃避)

低头弄莲子,莲(怜)子清(情)如水。(痴情)

淡淡的愁郁,淡淡的恬静。(超脱)

只有领悟到作者的心境,才能真正感悟到散文的意境之美。

5、关于《荷塘月色》的意象与意境思考:

在朱自清的笔下,弥望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袅娜的花朵,缕缕的清香,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影,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与影的和谐的旋律这一个个极富情韵的意象最终构成了一个深邃的意境。

①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学者的苦闷,惆怅的意境。

②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迷惘的气息,朦胧的意境。

③ 叶子出水很高,……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君子的人格,清远的意境。

④ 莲乃佛花,月下的荷塘,是作者理想中的“恬静自得的净土”,是远离尘嚣的自由所在,寄托着难得的片刻心宁与神安。──禅宗的超脱,空灵的意境。

⑤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绵绵的幽思,淡淡的愁绪。──老庄的乘化,淡泊的意境。

⑥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文学的痴情,古典的意境。

《荷塘月色》正因为“月下荷塘”与“塘上月色”意象的多样解读而产生了深邃的意境美。其中的悬念和未知很多,为无数读者留下了审美想象的广阔空间。

6、感悟朱自清的心灵荷塘,感悟朱自清的人生境界:

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以痴绝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和谐自在的艺术境界,在这个惟属自己的情感世界里,他的心灵沉浸在一种精神追求的愉悦和审美情趣的享受之中,他其实是在为自己的生命情感归宿营造着一个心灵的荷塘啊。设想如果没有这个宁静的心灵空间,没有这种随缘自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那个痴情于文学,敦厚朴实的一介书生朱自清,身处乱世之中又当何去何从呢?

由此思索,才能理解朱自清的躲进书斋,由此思索,才能从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拓展】

读戴望舒于1927年创作的《雨巷》,感悟心境,研讨诗意。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支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思考:

① “雨巷”、“丁香”这两个意象的蕴涵。

② “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寓意。

【实践要点】

1、文中的通感修辞使得读者的多种感觉可以彼此打通并产生迁移,从而引起丰富的联想。“渺茫的歌声”乃嗅觉打通听觉,作者由此而创造出了一个新颖而意蕴悠然的独特意象(荷花),其清远高洁的意境,令人情动神摇,叹赏不已。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曾经参与革命、参加共青团的戴望舒躲到了好友施蛰存在松江乡下的家里。目睹了鲜血和死亡,那时的他思想极度困惑迷茫,《雨巷》的诗意解读也是向来存有争议的。“丁香”的意蕴正如诗经里的“蒹葭”一样哀怨凄美,在寂寥的雨巷里,戴望舒借无奈的相思,惆怅的寻觅来诉说自己心中那“至美人生”的幻灭感和“可望而不可即”理想悲叹。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我想对您说……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给加油·好男儿宋晓波的一封信
对小河的道歉信
给学校的一封建议书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给爸爸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我想对您说
给老师的一封信
给《中华活页文选》谷老师的一封信
黄盖给曹丞相的一封信
给父母的一封信
致大哥的一封信
给妈妈的一封信
以法治会努力推进工会工作法制化建设的进程
第二届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一心为公的女支书
警民共建活动协议书
构建“三级联创”运行机制,实现创建与农村发展同步推进
供电局火灾事故预防、灭火及疏散预案
乡镇机构改革材料
做光荣选择  为光荣增辉
区路政大队突发事件(故)应急预案
对建立和谐机关的几点看法
我们是如何开展劳务输出的
浅谈如何在基层林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如何在项目上以丰富的企业文化陶冶人
谈剧本教学的编—导—演—评“四部曲”
真诚服务  铸就品牌(电信)
中部地区服务业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对策(1)
论析发挥教研组主阵地作用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试谈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培养
浅谈信息教育中的道德培养
对马克思价格理论的质疑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暂时冷落(1)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法律问题研究
浅议以美育德:美学实用化在大学德育中的作用与实现
浅谈学校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责任
实践性知识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试谈文艺作品中的性描写与性健康教育内容的和谐构建
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1)
试谈荣辱观教育与高职生职业道德培养
关于知识产权战略的几点思考(1)
试析高中学生的道德培养和策略
军事工业竞争力测算参数与模型研究
“对比”可激千层浪──《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论语〉十则》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讲学稿
《我的信念》说课稿
《居里夫人》教学杂谈
注重体验升华情感──《我的信念》课例及评析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
《论语》的内容和孔子的思想
《论语》是怎样一部书?
洗一次精神“桑拿”──《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教学过程实录
《〈论语〉十则》有关资料
《我的信念》教学案例
《我的信念》教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