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1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故都秋景的清、静、悲凉。

2、使学生体会散文中“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眷恋和热爱。

【教学设想】

1、由介绍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入手,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2、指导学生具体品读课文,体会郁达夫作品里的真与美。

【教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我们大家刚刚走过一个秋天,请同学们谈谈记忆中的秋景(学生回答)。可这秋天在女革命家秋瑾的笔下却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在辛弃疾的笔下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却道天凉好个秋”。可见不同的人对秋天的感受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著名作家与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教师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要对郁达夫先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以下为了解的内容)郁达夫是同鲁迅、郭沫若同时代的著名作家。他家境贫寒,三岁丧父,曾留学日本,饱受异族的歧视。满腔热情地回到祖国,面临的却是失业和居无定所的现状。当时中国的黑暗环境与个人的不得志经历,使他思想苦闷,性格抑郁善感,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所以人们对他的作品的评价是“唯真唯美”,在本文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郁达夫作品的真与美。

二、鉴赏课文

1、总体概括感知课文:

师:作者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对北国之秋的特征作了概括

生齐答:清静悲凉(板书)

师:作者把这清静悲凉的特征隐藏于他所绘制的几幅画面之中,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讨论并找出共有几幅画面,对应哪个段落,给每幅画面概括出一个相应的标题。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明确(板书):

秋晨院中赏秋图
晨起观落蕊图
秋蝉图
秋雨图
秋果图

2、欣赏画面,体会“物我合一”的“真”与“美”。

⑴ 欣赏第一幅画面:

师: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找出画面中的具体物象。

生答,师明确:破屋浓茶小院碧天漏光残垣蓝朵秋草

师:我们来具体看这些物象的特征。

问:天色是怎样的?

答: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

问:这样的天色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答:高远洁净

问:这与故都秋景的哪个特点相符合?

答:清

问:鸽声是什么样的?晴天下驯鸽的飞声。

问:这与故都秋景中的哪个特点相符合?

答:静以闹衬静

问:再看日光、牵牛花、秋草,还有那屋、墙又是什么样的?

答:日光一丝一丝漏下来牵牛花的蓝朵最好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破屋残垣

师:给人带来几分寒意的日光,冷色调的牵牛花,生命即将终结的秋草,还有那破屋残垣和小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答: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问: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答:像北国的秋天一样:清静悲凉

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使学生初步领悟到散文中情景交融的美。)

2、欣赏第二幅画面:

杜牧曾有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我们不妨仿写一句:“寒蝉凄凄雨霏霏,秋在故都槐蕊落”。请同学们在第二幅画面中找出体现秋之清、静、悲凉的句子。

学生讨论后回答。

问:此时作者的心情怎样?(联系作者遭遇)

答:对前途感到困惑,内心悲愁,苦闷。

总结:作者又是融情入景,以景语寄情语。
在这两幅画面中出现的这些物象,它们共同构成了故都之秋的实。由此,我们不禁又想起马致远笔下的秋景。

天净沙 秋思 仿写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破屋浓茶小院

小桥流水人家 漏光鸽声碧天

古道西风瘦马 秋草蓝朵残垣

夕阳西下 槐蕊铺地

断肠人在天涯 落寞人在故都

3、欣赏这三幅画面:(采用问答式,以问代讲,学生讨论回答)

问:这三幅画面中的主要物象是什么?

答:秋蝉秋雨秋果

问:作者是怎样描述秋蝉的叫声的?

答:衰弱的残声啼唱嘶叫

这一“啼”一“嘶”不禁是我们联想到“杜鹃啼血猿哀鸣”“路长人困蹇驴嘶”这样的诗句。

问:这是我们的内心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答:悲凉

问:北方的秋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奇有味更像样

问: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描述秋雨的这一特殊之处的?

(学生听本段录音找出相应内容)

答:人,人的穿着,人的活动背景,人的动作、神态,对话语调

问: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答:悲凉

鲁迅的散文《秋夜》开头两句:“在我的后院,可以看到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可以说枣树是北方之秋的硕果。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仿佛也跟着作者目睹了那淡绿微黄的枣子,享受那一年中最美好的 Golden Days,享受那一份清凉与寂静。

作者正是借助这五幅画面形象地描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作者为什么只喜欢这样的秋呢?读十二段找出相应的两个句子。

正因如此,才有第十四段的直抒胸臆,表达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与挚爱,作者特意选取了江南之秋作为参照,那江南之秋又有什么特点呢?(与第二段照应)

三、小结

学习了本文,我们不禁感叹,生在北国的我们十几年来怎么就没有秋的这种味道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那样的经历和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孤独的秋象一首诗,深沉而含蓄;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像一首歌,忧伤而又苍凉。郁达夫先生正是用他自己的心去感受故都的秋,真是一物一景总观情啊!

四、作业

通过描写雨来表达自己或喜悦,或悲伤,愤怒,惆怅的感情。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景 图 情

清晨院中赏景
清 一
晨起观落蕊 切 眷恋

秋蝉 静 语

秋雨情 语 挚爱
悲凉
秋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的田野
秋天的色彩
美丽的春天
多彩的秋天
四季姑娘
秋妹妹的五彩水晶球
秋天的色彩
秋天的色彩
哦,秋叶!
秋天
秋天的田野
秋天的田野
观云
傍晚的雨
公司创建和谐单位实施细则
下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重点及促农增收措施
创新民主管理  建设和谐村镇(村务公开经
以移民安置为契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挂职一年思想工作总
三句半:说说银行十大员
钻井队柴油机司机长典型发言材料
多媒体教室的实施方案分析
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经验
银行女干部代表座谈会发言材料
关于“过文明暑假,做文明学生”的倡议
围绕社区建设和服务  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
一年级班主任计划
物业管理资料:精神文明公约
可持续稳定从何而来
浅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通才教育
关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嵊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探析
关于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战略的再认识
试论强化高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于对新时期军事院校教育理论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网上书店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
浅谈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领域的影响研究
浅议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分析与现行选择
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选择
关于动兴漫谈 乐学勤思——动漫专业语文教学改革初探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秋天》有关资料
《山中访友》教学记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山中访友》教学札记
《山中访友》案例分析
《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古诗词中的“秋”
让想象的翅膀飞起来──教学《山中访友》课后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一堂美的旅行课──《山中访友》教学案例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