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浅谈《囚绿记》主题

浅谈《囚绿记》主题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1

浅谈《囚绿记》主题

《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课文。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不少参考书中有这样的说法:颂扬“绿(即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从而颂扬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作者忠于祖国的情怀。

我觉得这样理解《囚绿记》的主题有些牵强。

咱们先假设文中的“绿”就是象征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那么,以下几个问题该如何自圆其说?

第一个问题:谁囚绿?“绿”如果是中华民族,“囚绿”的人自然是日本帝国主义。那么,文中的“我”就是指日本侵略者了?因为,是“我”囚住了“绿”!作者泉下有知,一定后悔当时没有用第三人称来写。虽说“我”未必是作者,但恐怕也少不了一点非议吧?

第二个问题:为何囚绿?理由很简单,因为爱。那么,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就是出于对中国的爱吗?或许有人会说:当然啦,如果不爱,它会那么想占有吗?倘若要这样牵强理解,许多罪恶岂不是都有了美丽的借口?

第三个问题:谁释绿?是“我”囚住了“绿”,又主动释放了“绿”。倘若不是“我”大发慈悲,这“绿”不知何日见光。那么,中华民族的抗日壮举,中国人民的流血牺牲,岂不是在“我”的“开释”中荡然无存?或许有的人会联系背景,说这篇文章是作者在沦为“孤岛”的上海写的,可是,时代背景就决定主题吗?那当时的作品岂不是只有一个主题?

或许有的人会联系作者,说陆蠡是个富有强烈爱憎的斗士,可是,强烈爱憎一定要表现在民族气节上吗?

或许有的人还会联系到文中“卢沟桥事件发生了”这一句话,说它暗示了主题,可在我看来,这无非点明时间而已,何必一定要赋予其特别的内涵?

或许有的人甚至会联系到文中“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永不屈服于黑暗”,说这不就是坚贞不屈的象征吗?这无非是植物的趋光性而已,不来个“象征”就不成吗?

其实,我觉得这篇散文没那么深刻,没那么含蓄,这或许是我自身“功力”不高,所以只能从浅显的角度来理解吧。接下来,我谈谈自己读此文主题的一点粗浅看法。

此文通过“我”在北平邂逅绿、享受绿、囚禁绿、释放绿的回忆,告诉我们: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课堂上,我的学生们概括的“爱,不是占有”或“爱,不是约束”也挺有道理的。)

“爱”在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寻绿、赏绿、囚绿、释绿、怀绿,都是出于自己对绿的爱。文章对“爱”的描绘花了相当的笔墨,如“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来”,如“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如“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这种感情很浓烈,也很明显。作者很直接地抒写这种感受,“喜悦”“满足”“欢喜”“快活”之类的词语频频出现。

但,就是这种“爱”,使“我”产生了“一种自私的念头”,“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

于是,作者运用了对比来写常春藤被囚前后的变化:

被囚前,它“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舒展开折叠的嫩叶”,有“纤细的脉络,嫩叶”,会“婆娑的摆舞”;

被囚后,“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因为爱,“我”囚禁了常春藤;因为爱,“我”忽视了常春藤的生长规律。“我”把这种爱强加在常春藤上,不容它拒绝,不容它反抗,甚至“恼怒它的固执”。结果呢?常春藤慢慢憔悴,失去了活力。于是,我们明白: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带来温暖,不是所有的爱都能滋润心田;爱,有时是一种伤害!

这个主题没有什么民族气节,也没有什么爱国情怀,可是,它充满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它的现实意义。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会少吗?因为喜爱花的艳丽芬芳,我们便折花赏玩;因为喜爱鸟的清脆歌喉,我们便将它囚于笼中;因为喜爱山的清新翠绿,人们便结伴游玩,却给它留下一片狼藉。而人与人之间的“爱”更是复杂。父母爱子女,百般呵护,却舍不得让他们去飞,去闯,去受苦;老师爱学生,倾囊相授,却总在有意无意间左右着学生,束缚着他们个性的发展;男欢女爱,曾有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可又有多少悲剧因爱而产生?陆蠡先生写这篇文章时,或许并没考虑什么环保、教育之类,但是,爱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爱而伤害的事古往今来还少得了吗?

在今天,我们呼唤“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渴盼一个爱的世界,可是,有多少人无法明白真正的爱?我们以自己的意愿和自己的方式去爱,却不考虑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是否正确。我想,陆蠡先生的《囚绿记》虽写于1938年,可它的现实意义却永不会消退,陆蠡先生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警醒。他提醒我们:在付出爱之前先想一想,想想我们的爱给对方带来什么,想想对方是否需要这样的爱,想想我们爱的方式是否正确。

以上是我对《囚绿记》的主题的一点粗浅看法。

当然,读同一篇文章各人理解不同,这很正常。我也怕自己才疏学浅,钻牛角尖歪解教材。只盼哪位名家能指点一二,以解我心中之疑。这是我写此文的最终目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是怪人
“超人“归来
我是“三好学生”
学习林浩好榜样
懒爸爸修水龙头
人狼恩仇
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哭泣了
表弟是个多面派
典型的浪费时间的组长
我最熟悉的人
“小咕咕”歌唱家
友情
我的好朋友
我的超级无敌粘粘妈
论小学数学教学应体现生活化
对于关于城市群发展共同物流体系的战略思考(1)论文
论植物状态人的精神损害赔偿
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中部地区产品市场发育现状分析及其思考(1)论文
论沈阳市知识服务业发展对策(1)论文
论民法与商法的理性品格
浅谈信息产业及信息服务业
探析违约责任的几个问题
分析湖北文化产业经营结构调整的战略思考(1)论文
试论优先权在我国物权法上的取舍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
国资委与国资运营主体法律关系的定性探讨
虚拟所有权初论
论语文教学要关注朗读的有效性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闲书”不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感悟写法——《窃读记》教学案例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体会窃读的意义——《窃读记》教学案例
书画合一,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泊船瓜洲》教学片断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品味窃读的滋味——《窃读记》教学案例
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片断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