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9
“抱布贸丝”的“布”作何理解
《诗经·卫风·氓》里的一首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既我谋……。”这是一首爱情诗,大意说:“那个青年满实在的,抱着布来换(或买)我的丝;他实际上不是为丝而来,而是找我谋划我们的婚事。”对于其中的“布”字,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汉代《诗经》大师毛氏、经学家郑玄都解释为“布币”,“抱布贸丝”就是怀抱布币来买丝。后人以此作出推论,西周布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西汉著名经济学著作《盐铁论》中却把“抱布贸丝”解释为物物交换,东汉思想家王充也同意这种看法。也有后人由此作出推论:西周基本上还通行物物交换,钱币应用很不广泛。持这种看法的批驳前种看法的人说:布币岂有“抱”的?对方引证考古发现说:出土的布币往往是一小捆一小捆(束)的,当然要“抱”。
他们还引《韩非子·内储说》中卫国一个老太太的祈祷:“使我无故,得百束布”作为旁证。然而考古发掘中毕竟没有发现多少西周的布币,所以要完全否定物物交换的说法还显得证据不足。
近年来又出现第三种说法,即认为“抱布贸丝”的布既不是金属布币,也不是普通实物,而是一种实物货币。战国时期秦国可能也曾以长八尺,宽二尺五寸的一块布作为货币。魏晋到隋唐数百年间,不少地方也曾经用布帛作实物货币。
当然,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韩非子》中老太太希望得到的“百束布”也是这种作为实物货币的布。尽管如此,先秦文献中有关以“麻布”为实物货币的记载实在太少了,要证明“抱布贸丝”的布为实物货币更加困难。
这里我们不禁要联想到“货币”的“币”字。它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不算少,而且大都是指丝织品,有人甚至认为“币”的本意就是丝织品。然而这些“币”却不是指货币,而是指“礼币”,即用来举行礼仪的物品。不过,为什么我们讲的“钱币”、“货币”中都有一个“币”字,这倒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关于“抱布贸丝”有几种解释,究竟哪种解释正确,恐怕一时还难作结论。当然,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代的情况,也都还是有争议、尚待解决的问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洗碗记
- 微笑——人生中绽放的花朵
- 感动于奉献精神
- 学炒青菜
- 读《窗口》有感
- 开阔的胸襟
- 眼镜,让我欢喜让我忧
- 唉,眼镜……
- 这节课让我高兴
- 强身建体“壮”民族
- 我们班的男生
- 母爱的力量
- 电视机的自述
- 班级趣事
- 金鱼
- 审计程序的新规定
- 我国政府审计发展趋势:效益审计
- 审计机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思路
-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
- 中美国家审计绩效衡量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 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 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中审计的作用
- 城市旅游在旅游城市中发展的条件的论述
- 促进塔尔寺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和保护的措施
- 酒店内部公关和外部公关的艺术性
- 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技术方法
- 国家审计监督存在的缺陷
- 四川会理古城保护规划
- 加入WTO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课堂实录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杂谈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
- 《珍珠鸟》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