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9
“抱布贸丝”的“布”作何理解
《诗经·卫风·氓》里的一首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既我谋……。”这是一首爱情诗,大意说:“那个青年满实在的,抱着布来换(或买)我的丝;他实际上不是为丝而来,而是找我谋划我们的婚事。”对于其中的“布”字,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汉代《诗经》大师毛氏、经学家郑玄都解释为“布币”,“抱布贸丝”就是怀抱布币来买丝。后人以此作出推论,西周布币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西汉著名经济学著作《盐铁论》中却把“抱布贸丝”解释为物物交换,东汉思想家王充也同意这种看法。也有后人由此作出推论:西周基本上还通行物物交换,钱币应用很不广泛。持这种看法的批驳前种看法的人说:布币岂有“抱”的?对方引证考古发现说:出土的布币往往是一小捆一小捆(束)的,当然要“抱”。
他们还引《韩非子·内储说》中卫国一个老太太的祈祷:“使我无故,得百束布”作为旁证。然而考古发掘中毕竟没有发现多少西周的布币,所以要完全否定物物交换的说法还显得证据不足。
近年来又出现第三种说法,即认为“抱布贸丝”的布既不是金属布币,也不是普通实物,而是一种实物货币。战国时期秦国可能也曾以长八尺,宽二尺五寸的一块布作为货币。魏晋到隋唐数百年间,不少地方也曾经用布帛作实物货币。
当然,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韩非子》中老太太希望得到的“百束布”也是这种作为实物货币的布。尽管如此,先秦文献中有关以“麻布”为实物货币的记载实在太少了,要证明“抱布贸丝”的布为实物货币更加困难。
这里我们不禁要联想到“货币”的“币”字。它在先秦文献中出现的次数不算少,而且大都是指丝织品,有人甚至认为“币”的本意就是丝织品。然而这些“币”却不是指货币,而是指“礼币”,即用来举行礼仪的物品。不过,为什么我们讲的“钱币”、“货币”中都有一个“币”字,这倒是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关于“抱布贸丝”有几种解释,究竟哪种解释正确,恐怕一时还难作结论。当然,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代的情况,也都还是有争议、尚待解决的问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悲伤的香樟树
- 菜场捉贼记
- 成长的第一个台阶——学会坚强
- 我爱我家
- 相处、分离
- 母爱桥
- 我的理想
- 鱼儿之恋
- 我的反思
- 因为有圆
- 我的时间
- 出租时间的孩子
- 我现在的班主任
- 美丽的蜕变
- 令人头疼的妹妹
- 中西思维方式之绘画审美差异
- 能动借鉴,风格彰显
- 与自然对话
- 现代设计中唐山皮影文化创新应用
- 试论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发展的措施
- 综合文化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油画中的光线意境论
- 山水画浅悟
- “末班车”
- 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及培育机制研究
-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苗寨的思考
- 婉约和儒雅
- 探究新形势下创新型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 浅析永乐宫壁画的色彩残缺痕迹
- “语”味浓浓,胜似槐香——《槐乡五月》课堂实录及点评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二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一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二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三
-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一
-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一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二
-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设计一
- 《恐龙》教学设计一
- 《狼和鹿》教学设计三
-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二
- 抓住对比 探究明理 ——《狼和鹿》说课设计及反思
- 《槐乡五月》课堂实录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