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读《离骚》

读《离骚》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读《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论文之多艰。余虽好写作以自羁,謇朝五息十而费神矣!)

《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它的名称有双重涵义:从音乐方面来说,《离骚》,可能是楚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歌曲的名称。从内容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其实,以我个人观点来看,“离骚”就是“离优”,人在遭遇忧愁的时候,怎不呼叫上天和父母,以抒发自己的怨愤呢!

这首诗也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离骚》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关于它的层次,我把它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为前半篇(既课文所截取的),侧重于对以往经历的回顾,多描述现实的情况;后半篇则着重表现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并主要通过幻想方式。

在前半篇中,由三方面的人物,即屈原自我、“灵修”(即楚王)和一群“党人”,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屈原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在此基础上,诗人进一步叙述自己及时修身,培养高尚的品德、锻炼出众的才干,迫切地希望献身君国,令楚国振兴,使楚王成为“三后”和“尧舜”一样的圣明君主。总之,他自我的形象,代表着美好和正义的一方,相信他的理想和主张,能够把楚国引向康庄大道。

“党人”即结党营私的小人,“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们只顾苟且偷安,使得楚国的前景变得危险而狭隘。而且,他们不但“竞进以贪婪,凭不厌乎求索”,还“内恕己以量人,各兴心而嫉妒”,认为诗人受到重用阻挡了他们的道路。于是谣诼纷起,“谓余以善淫”,诬蔑诗人是淫邪小人。

那么,掌握最高权力、因而能够决定上述双方的成败并由此决定楚国命运的楚王,又如何呢?他却是昏庸糊涂的。由于楚王是楚国的象征,诗人对他抱有绝对的忠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他也一度信任和重用诗人,最终却受了“党人”的蒙骗:“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斎怒。”进而背弃了与诗人的“成言”,“悔遁而有他”,由此导致了诗人的失败。

屈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他处在完全孤立的境地。但这却进一步激起了诗人的高傲和自信。他反复地用各种象征手段表现自己高洁的品德:饮木兰之露,餐秋菊之英;戴岌岌之高冠,佩陆离之长剑;又身披种种香花与香草。同时,诗人坚定地、再三地表示:他决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妥协从俗,宁死也不肯丝毫改变自己的人格:“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然,屈原在理智上是坚定而明确的,但这并不说明他在感情上不存在迷惘和痛苦。《离骚》后半篇借助神话材料,以幻想形式展示了他的内心深处的活动,和对未来前途的探索。一开始,诗人假设一位“女嬃”对他劝诚,认为他的“婞直”不合时宜。这也是诗人内心的一种想法。但紧接着,通过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舜)陈辞、表述治国之道的情节,否定了女嬃的批评。而后他又在想象中驱使众神,上下求索。同时,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离开故土。

既不能改变自己,又不能改变楚国,而且不可能离开楚国,那么,除了以身殉自己的理想,以死完成自己的人格,就别无选择。全诗总结性“乱辞”这样写道:

“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离骚》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异彩。屈原以炽烈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追求真理,追求完美的政治,追求崇高的人格,至死不渝,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上升到某种程度,屈原不仅仅是诗人,他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政治家。我们不能对他的“长太息以掩涕,哀民生之多艰。”所染目。但同时,对屈原所说的“美政”,如果冷静地看,我们只能说这是超越现实的理想。诗人所服膺的“三王”之政,“尧舜”之治,实际是儒家虚构的产物;他一再提出的以民为本、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等政治主张,在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一般原则虽然已经得到普遍赞同,但在实际统治中,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行。而屈原却始终要求以他理想中的“美政”改造楚国,并以此照出楚国政治的黑暗,批判楚国君臣的昏庸和贪鄙。当认识到“美政”不可能实现时,他宁可怀抱这理想而死,我们决没有理由指责屈原“偏激”,指责他的理想“不切实际”。

因为理想本身是照耀人类前进的光芒;为理想而奋斗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得以摆脱平庸苟生的伟大精神。

屈原是一位具有崇高人格的诗人。屈原的作品,以纵恣的文笔,表达了强烈而激荡的情感。一部《离骚》中,通过大量的关于美人、香草等富于象征意义的辞藻铺陈,通过上天下地驱使神灵的辉煌奇幻的场面,通过反复表述自己的心迹,重建了崇高的自我形象。他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An Accident
Today is Children's Day
于亚运的英语作文
Play Football
Staying at Home Alone(独自在家)
How to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如何让世界更漂亮)
To Experience the Life
My Dream(我的梦想)
儿童节书信作文 六一儿童节英语作文
我的六一节终于来啦!
Visiting the Great Wall on Badaling(参观长城)
Fathers Day(父亲节)
Spring Festival(春节)
年级英语期末测试试卷
Lucky Numbers(幸运数字)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控制
小区5#住宅楼工程A轴线偏移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遵循监理工作准则 为长江堤防加固建设服务
水电站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阶段变更处理初探
小东江现状水质污染沿程变化分析及
最速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
水利工程中水泥粉喷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工程勘察项目的数理统计与指标取值
有闸溢洪道逐步泄流图解法
粘土心墙坝填筑监理实施细则
水垫塘结构形式问题探讨
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
桥梁工程现浇梁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浅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深层搅拌法在泵站蓄水池软弱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葡萄沟》老师语录
《葡萄沟》训练素材
《葡萄沟》美文欣赏 豆单
《葡萄沟》地理及葡萄常识
《葡萄沟》教案讲义1
《葡萄沟》教案讲义3
《葡萄沟》教案讲义4
《葡萄沟》教案讲义2
《葡萄沟》考点练兵1
《葡萄沟》重难点分析
《葡萄沟》整体阅读感知
《葡萄沟》美文欣赏 红枣
《葡萄沟》重点字词梳理
《葡萄沟》重点问题探究
《葡萄沟》考点练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