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离骚》教学杂谈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二、突出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提高
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让学生质疑问难,打破传统的师问生答一统天下的局面,是迈向素质教育要求发挥学生主体性卓有成效的一步。因为思维是人疑问开始的,学生有问题,说明他有思维活动,有思维活动说明他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但是,如果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词、句子不懂这样层次的问题,要求未免过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仅停留在表面上。质疑问难,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
2、教给方法:
培养和提高质疑能力。要学生指点途径,教学生从何处质疑,从哪些方面质疑,掌握质疑一般方法。通常应在困惑处、难处、关键处等求疑。如教《离骚》一文,让学生说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学生思考之后提出:文章是写屈原的爱国情怀的,为什么总是提到美人香草鲜花?这与文章的主旨有什么联系?这样的问题是困惑之处,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是高质量的质疑,另外,质疑的范围很宽,可教学生从一些具体的方法去提问。如从课题上质疑:对一些作为“文眼”的课题,我常问学生读了课题之后有什么疑问,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于看了课题就能提出好几个关联全文的问题。再如从语言运用上质疑。我结合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进行换词比较,培养他们对评议文字的敏感度,并让学生就词语的运用提一些问题。学生多思、善思,学会了质疑问难,其主体性在学习中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把德育教育还原到语文教学中去〗
2、介绍写作背景、写作缘由、作者经历等进行德育渗透:
从古至今许多作者辛酸艰苦的人生经历,无不激励着学生。屈原放逐赋《离骚》,司马迁宫刑后作《史记》,岳飞沙中练字,陆游逝前示儿,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一切均向我们展示优秀人物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的性格,用他们那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典型事例及高尚人格来引导、教育学生爱国爱民,为国为民,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坚定信念的人。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三、掘教材就文拟题开发写作潜能
根据《离骚》的内容,展开想象,用第三人称写法,写一篇描述屈原的心理活动的短文。改写是一种再创造,学生为了写好文章,就会围绕课文积极搜集有关资料,认真阅读原文,在内容、情节、细节等方面尽力发挥,因而文章写得充实、具体、深刻。这种训练,既促进了对课文的重新阅读,也培养了学生的选材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芊芊芳草
- 海龙王的烦恼
- 感动
- 贝克汉姆
- 我的爸爸
- 李老师的眼睛
-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 我和我爸爸
- 我们的数学老师——周老师
- 我的弟弟
- 我和老师之间的两件事
- 独一无二的我
- 古怪同学
- 我的妈妈
- 表达能力强的孙凤城
- 电脑写作与电脑写作教学
- “区域极”战略:中国特色的全球化道路(1)论文
- 催开创造性思维的花朵
- 探究人格权与身份权的理念
- 振兴东北的金融支持战略(1)论文
- 青藏高原产业发展前景探讨(1)论文
- 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思
- 论政府问责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城镇体系规划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论文
- 试析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 激发兴趣,鼓励写作
- 详谈借条与欠条的区别
- 瑞典设计无水干洗洗衣机 采用超音速干冰
- 生产“光声控音乐蜡烛”创富无限
- 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活动代理
- 《沁园春·长沙》教案
- 滕王阁序
- 赤壁赋
- 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 语文教案-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逍遥游》教学设计
- 第二模快 我的母亲 链接阅读
- 《逍遥游》教案
- 与榕树凝眸——《故乡的榕树》教法新设计
- 《赤壁赋》(第3课时)教学设计
- 逍遥游
- 边城
- 荷花淀
- 语文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我的母亲